挫败国民党反动派袭击延安的图谋
全面内战爆发后,经过4个月激烈战斗,在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态势,到1946年10月开始逐步下降。为掩饰军事上的失利,蒋介石于1946年11月初,命令第一作战区司令长官胡宗... 【详细】
边区军民武装自卫,保卫延安,保卫边区
从全国内战爆发,到1946年10月,陕甘宁边区的形势日益吃紧,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各级党政组织转入紧急动员和备战状态。11月1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干部大会,动员边区军民,保卫边区与延安。朱德总司令... 【详细】
《五四指示》与边区征购土地条例
解放战争初期,随着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发展,各地农民对于解决土地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在一些解放区,已有部分农民通过清算霸占、清算不合理负担等方法,开始从地主手里取得土地。中共中央认为,这是千百... 【详细】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的发布与施行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这一政策,在政治上可以动摇封建统治,在经济上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这是党在民族战争条件下处理土地问题,发动农民抗... 【详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制定和发布
1941年5月1日,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发布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简称“五一施政纲领”。这个纲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毛泽东审阅初稿时重新改写的,可以说这个文件的主要作者是毛泽东。... 【详细】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政府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打击为主转变为政治诱降为主,日军作战的主攻方向由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转向对共产党的敌后战场。随着日本对华政策的改变,国民党政府面对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 【详细】
八路军军政学院与军事学院
1941年1月1日,八路军军政学院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朱德、徐向前、萧劲光等出席。这所学院是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的高级军政干部学校,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副主任谭政分别兼任正副院长,... 【详细】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南泥湾屯垦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1941年3月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开赴南泥湾屯田,到1944年10月离开南下,在短短的几年中,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 【详细】
陈嘉庚访问延安
著名侨胞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40年5月31日至6月8日来到延安进行了考察访问。当年2月,他发起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在新加坡正式成立。该团成员50人,都是南洋各地的“南侨总会”或“中华总商... 【详细】
边区行政学院的成立及活动
为适应抗战和边区建设的需要,1940年7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原来接管的农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抽调了一批地方干部,在延安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任院长,李六如任副院长,院址设在延... 【详细】
百团大战
1940年夏,日本乘德国军队在欧洲迅速推进,英、美无力东顾的机会,一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一面加强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除去南进后顾之忧。华北八路军(不含山东)... 【详细】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38年广州和武汉相继失陷后,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诱降和英、美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虽然仍声言要“坚持抗战... 【详细】
《共产党人》杂志创刊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战争转向长期化的形势,日本侵略者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其侵华的战略和策略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军事上,日本基本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采取以保守为主的方针,逐渐... 【详细】
从马列学院到中央研究院
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研究,193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简称马列学院)在延安成立,地址设在延安北郊的兰家坪。院长张闻天兼... 【详细】
八路军留守兵团的成立与发展
陕甘宁边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在奔赴抗日前线时,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安全而留下来的部分兵力合编而成。从1937年12月成立至1945年番号取消历经八年艰苦历程,留守部队在保卫边区... 【详细】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吴起
1935年10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从铁边城进入西北根据地吴起镇(今吴起县)。 【详细】
白庙岔会师
1935年4月底,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张秀山奉刘志丹命令,率领第三团及义勇军500余人北上到达陕北。27日,部队行至靖边县青阳岔与陕北游击队第三纵队会合。 【详细】
中共中央十二月扩大会议
1947年冬,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空前高涨,中国革命已进入新的高潮。为了迎接新的胜利,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亦... 【详细】
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杨尚昆、彭德怀、习仲勋、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贺龙、陈赓等。会议最初议题是太岳... 【详细】
真武洞祝捷大会
(1947年6月14日) 西北野战兵团在撤出延安后的45天里,接连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胡宗南集团,从而稳定了陕北的战局,并为解放军以后转入战略反攻打下了基础。5月1... 【详细】
枣林沟会议
西北野战兵团撤离延安后,中共中央为适应战争形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于1947年3月25日晚会合后,先后在子长县的王家坪、任家山和清涧县的枣林沟村连续召开会议,作出了指挥西北和全国解放... 【详细】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193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决定成立由毛泽东任主席的七大筹备委员会。但由于长期紧张的战争环境,直到194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 【详细】
中国共产党召开六届七中全会
(1944年5月21日—1945年4月20日) 1942年,党中央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全党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从1943年冬季开始,整风运动转入总结党的历... 【详细】
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与宗教座谈会
整风运动中,为加强边区民主政权建设,巩固和发展“三三制”,克服官僚主义,广泛听取意见,使各级政权机构中的党外人士能够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新民主主义政权,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许多探索,取... 【详细】
陕甘宁边区召开文教工作大会
延安整风以后,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得到了很大发展。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谈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他论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关系... 【详细】
陕甘宁边区召开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
(1944年12月22日—1945年1月14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鼓励边区人民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检阅边区的建设事业,总结经验,发扬创造精神,推进与提高全边区的各项建设,于1944年... 【详细】
陕甘宁边区召开二届二次参议会
陕甘宁边区于1941年11月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之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日战争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陕甘宁边区经过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统一了思想,克服了经济困难,各项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详细】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中央机构问题。3月16日,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时局与方针问题》的报告;任弼时作了《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与精简草案》的报... 【详细】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
(1943年11月26日—12月16日) 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于1943年11月26日在延安举行。到会劳动英雄185名。朱德、贺龙、彭德怀、高岗、林伯渠、李鼎铭、续范亭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详细】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
1942年秋,边区党的整风运动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为了彻底清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把边区的党建设得更好,中共中央西北局从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 【详细】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路线问题,批判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九月会议”。其实九月会议并不只是在9月间召... 【详细】
陕甘宁边区二届—次参议会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南关新建参议会大礼堂召开。到会参议员219人,其中共产党员123人,民主党派25人,无党派人士61人,居住在边区的东方民族(日、韩、印度、荷... 【详细】
延安华侨联合会成立及其代表大会
早在1938年底,延安第一个华侨团体——陕北公学分校成立了华侨联谊会,印尼归侨张国坚任主任。1939年7月16日,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驻延安办事处成立,中央统战部、边区政府、职工委员会、机关学校的代表4... 【详细】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0年1月4日至12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礼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边区各文化团体、各学校、机关、各俱乐部的团体代表,有在边区工作全国知名的艺术家、理论家、自然科... 【详细】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暨第一届参议会召开
1938年11月2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训令,将边区议会改为边区参议会(1937年5月25日由前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决定成立边区议会)。 【详细】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1937年5月2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即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红军中的党组织的代表218人,列席的有64人。 【详细】
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 (1937年5月17日—6月10日)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结束后,紧接着于1937年5月17日至6月10日,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会议。出席会议有北方局及其所属的北平、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绥远等地党组织的负责人。张闻天、刘少奇... 【详细】
延安会议 1937年3月23日—31日
3月23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凤凰山下(今凤凰小学)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博古、朱德、张国焘、凯丰、林伯渠、林彪、彭德怀、任弼时、贺龙、董必武、罗荣桓、廖承志、徐特立、... 【详细】
十二月政治局会议 1937年12月9日—14日
1937年11月29日,王明、康生从苏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与八路军驻迪化办事处主任陈云同机到达延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自到延安机场迎接。王明自1931年赴莫斯科后一直留在共产国际... 【详细】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进一步确定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策。 【详细】
包家寨会议
从1933年6月至10月,陕甘边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革命连遭挫折,形势恶化,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为了研究解决陕甘边根据地的战略方向和行动方针等重大问题,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军临... 【详细】
中央政治局(保安)扩大会议
9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保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会议总结了瓦窑堡会议以来,党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统一战线策略与方针。 【详细】
周家崄联席会议
1934年冬,陕甘边、陕北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分别建成了大片的苏维埃区域,在此情形下,对两块苏区的党政军组织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显得十分必要。1935年1月,经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巡视员黄翰建议,陕甘... 【详细】
玉家湾会议
玉家湾会议,红军转入外线进攻(5月11日—6月28日) 根据战争情况变化,1935年5月10日,中共西北工委在玉家湾召开会议。前敌总指挥部向西北工委做了军事形势的报告。会议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研究了... 【详细】
吴起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5年10月22日) 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博古、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邓发、李富春、聂荣臻、刘少奇、叶剑英、凯丰、贾拓夫、彭德怀等。会议着... 【详细】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 【详细】
阎家洼子会议
1934年7月28日,在阎家洼子召开了中共陕甘边特委、红四十二师党委、陕北特委、游击队总指挥部的联席会议。会上汇报了建师以来,部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等情况,宣读了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北方代表给红二十... 【详细】
陈家坡会议
1933年6月,执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不顾刘志丹等人的反对,强行命令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离开照金革命根据地,南下渭华创建新苏区失利,几乎全军覆没,刘志丹、王世泰等领导也和陕甘边根据... 【详细】
麻子掌会议
1932年5月底,刘志丹领导的陕甘游击队奉陕西省委指示,东进韩城,以实现在平原地区建立根据地,扩大政治影响、且便于筹粮扩军的目的,结果一再失利,各部之间失去联系,6月下旬,游击队退至宁县... 【详细】
陕北特委第三次扩大会议
会址位于绥德城西2.5公里处的大理河西侧的合龙山。 合龙山是一座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山,有龙伏欲腾、虎踞将扑之势,故曰合龙山。山自下而上有石牌坊,五百台阶的石神磴、灵官庙、头天门(上有乐楼)、二天... 【详细】
红石峡会议
张家岔会议后,特委机关迁往榆林。代理特委书记杨国栋来到榆林后,其政治上右倾,军事上不积极开展兵运工作,生活上腐化的错误,得到进一步发展。 【详细】
九二六会议(陕西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
1927年9月26日晚至27日晚,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市红埠街9号秘密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委员、各路特派员、各县委及共青团代表15人。他们是耿炳光、李子洲、李子健(李秉乾)、肖明、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