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陕北主力部队之一。1935年1月底,中共陕北特委将陕北独立师改编为红军第二十七军。当时未设军部,只辖八十四师,共700余人。师长杨琪,政治委员张达志。同年初夏,红二十七军与红二十六军在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刘志丹指挥下,英勇作战,打破了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第二次“围剿”,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发展到1200余人。
9月,陕甘红二十七军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937年1月,以红八十一师为主,与陕北、关中各一个地方团再扩编为红二十七军。军长贺晋年,政治委员李宗贵。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直属炮兵营和辎重营。
陕北的红二十七军
1、1932年4月,在陕西安定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司令刘善忠,政委高朗亭。
同年10月,改称红北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支队长高朗亭,政委艾龙飞。
刘善忠1932年被哥老会的反动份子暗杀。
高朗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青海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副司令等。
艾龙飞资料不详。
2、1933年4月,改称第一支队。队长强世清,政委杨重远。
强世清1933年因叛徒出卖被捕,次年就义。
杨重远1933年牺牲。
同年5月,第一支队南下同红二十六军会合。6月返回陕北根据地,李成荣、魏武先后任政委。11月遭敌人重兵围剿,损失惨重,部队建制被打散。
李成荣1934年牺牲。
魏武1935年牺牲。
1934年1月,重建第一支队。支队长:李盛堂,政委:贺晋年。
李盛堂资料不详。
贺晋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东北军区副司令、装甲兵副司令等。
3、1933年8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建立,支队长高朗亭(后白雪山),政委崔正冉。
白雪山1934年牺牲。
崔正冉建国后曾任西安铁路局监委副书记等。
4、1934年3月,组建了陕北游击队第五支队。支队长崔正冉(后王子文),政委马万里(后王再兴)。
王子文建国后曾任山东省交通部长、山东省副省长等。
马万里建国后曾任庆阳宣传部长、平凉宣传部长、果洛工作团副团长、果洛书记、青海省畜牧厅厅长、青海省秘书长、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书记等。
王再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测绘学院政委、总参测绘学院政委、装甲兵工程学院政委等。
5、1933年11月,成立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王兆相,政委:马万里(后张毅忱、贾怀光、杨文模)。
张毅忱建国后曾任中共宝鸡市委书记,陕西省工业厅厅长、陕西省副省长、青海省副省长等。
贾怀光建国后曾任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等。
杨文模建国后曾任海军司令部训练部副部长、动员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等。
6、1934年7月,成立陕北红军总指挥部。总指挥谢子长,政治委员郭洪涛,参谋长贺晋年。直接指挥陕北游击队各个支队。
7、1934年9月,陕北游击队合编为陕北红军独立师。
第一支队扩编为第一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丕勋;第二支队扩编为第二团团长:郭任山,政委:马万里;第三支队扩编为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模;第四支队扩编为第四团团长:王士杰,政委:谢绍安(后王国昌)。第五支队改编成为第五团团长:王子文,政委:张毅忧。
马丕勋、郭任山后续资料不详。王士杰、谢绍安1935年牺牲。王国昌因伤不能工作,后长期休养,1978年病逝。
王兆相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经担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院院长等。
8、1935年1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第84师。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修。
下辖第一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佩勋;第二团团长:郭任山(后路文昌),政委:马万里(后李赤然);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王国昌;少共营教导员:王学礼。
杨琪、路文昌1936年牺牲。王学礼1949年牺牲。
张达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兰州军区司令、解放军炮兵司令等。李赤然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高级防空学校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员等。
朱子修建国后曾任海南军区参谋长、武汉中南军区工程兵部队副司令兼参谋长,1955年病逝。
马佩勋建国后曾任晋西南军区司令、山西省总工会主席、宁夏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宁夏政协副主席等。
9、1935年4月,同红26军第42师会师。随后成立了前敌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支队伍。总指挥刘志丹,政委高岗。
刘志丹1936年牺牲,高岗1954年自杀。
10、1935年9月,,红十五军团成立,第84师改为第81师,归军团直辖,27军撤销。师长:贺晋年,政委:张达志,参谋长:任浪花(后路昌文),政治部主任:李赤然(后王学礼)。下辖两个团。
第241团团长:刘明山(后贺吉祥),政委:李赤然(后王学礼);第243团团长:李仲英,政委:王国昌。
任浪华1936年牺牲。
刘明山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任西北第二航空预科总队总队长、陕西省军区安康军分区司令等。贺吉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历任38军任副军长、吉林省军区副司令、辽宁省军区副司令等。
李仲英建国后曾任陕西省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副厅长等。
11、1936年2月,师长:贺晋年(后田守尧),政委:张明先,参谋长:李寿轩,政治部主任:李赤然,副主任:张树才,特派员:覃应机。
下辖第241团团长:王思谦,政委:王学礼(后薛毓瑞);第242团团长:李仲英,政委:王国昌;第243团团长:田文杨,政委:谭冠三;第244团团长:贺吉祥,政委方国安。
张明先资料不详。田守尧1943年牺牲。薛毓瑞1936年牺牲。
李寿轩、田文杨、谭冠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李寿轩曾任解放军铁道兵团参谋长、铁道兵团副司令等;田文杨曾任第41军军长、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昆明军区副司令等;谭冠三曾任西藏军区政委、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等。
方国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政委、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广西军区政委等。
张树才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湖北省军区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政委等。
王思谦建国后被授予大校军衔。
覃应机建国后曾任广西省公安厅厅长、广西省检察长、广西州长、广西政府主席、广西民族学院院长等。
11、1936年5月部队调整,241师长文年生,政委李赤然,参谋长李寿轩,政治部主任李志民。
文年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湖南军区司令、中南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等。
李志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十九兵团政委、陕西军区政委、福州军区政委等。
12、1937年1月,恢复了红27军建制。贺晋年任军长,李赤然任政委(后王平),参谋长李寿轩,政治部主任李志民。
王平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等。
13、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十七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辎重营营长罗元炘和炮兵营营长刘锡山。
罗元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司令、南昌军分区司令、宜春军分区司令、江西省军区副司令等。刘锡山1939年因病去世。
同年10月,辎重营和炮兵营合编为八路军留守处警备第一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钟汉华,副团长侯礼祥,政治部主任李志民。下辖1营营长刘锡山,2营营长罗元炘。
钟汉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四川军区副政委、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武汉军区第二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装甲兵政委、成都军区政委等。
侯礼祥,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后与队伍失去联系,回乡务农,1991年去世。
14、1942年10月,警备第三旅成立,第1团改编为第3旅第7团。团长黄罗斌,政委左爱,副团长廖纲绍,参谋长李士廉,政治部主任曹光芝。
黄罗斌建国后曾任宁夏省军区副政委、宁夏省委副书记、甘肃省副省长、新疆区书记等。
左爱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任海岸炮兵部部长、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学院副院长、海军工程学院政委、海军学院政委等。
曹光芝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任甘肃军区政治部主任、西安炮兵学院副政委等。
李士廉建国后曾任纪委办公室主任、沈阳市纪委副书记等。
廖纲绍1945年牺牲。
15、1945年10月,刘殿英任团长,左爱任政委,冯有才任副团长,曹光芝任政治部主任。
刘殿英建国后曾任西北空军气象处处长、新疆林业厅副厅长等,1956年被特务暗害。
冯有才建国后曾任武都军分区司令、天水军分区司令、甘肃省军区副司令等。
16、1947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成立,为西野4纵第3旅第7团。1949年4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第3旅改编为第1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