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马海旺回家同父亲租种土地。到1925年他家已有土地500多垧,羊400多只,大家畜20多头,成了永宁山四方很有名望的农户。图为苍沟马海旺旧居。
1890年2月,马海旺出生于横山县康家渠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05年春,全家迁居保安县永宁苍沟村,给地主家当了佃户,海旺就给地主放羊。图为志丹县永宁镇苍沟。
1926年,共产党员王子宜从榆中返回保安县永宁山寨子,在高小当教员,利用合法身份,发展党团员,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秋,刘志丹回到永宁山时,和曹力如首先就找到马海旺,住在他家,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和新思想。从此,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哥老会组织越来越同情和倾向革命,经常和刘志丹的游击队互相配合。图为永宁镇苍沟。
1926年,马海旺被保安县政府推选为石畔乡民团团总。但他没有忘了穷人,对官府和哥老会中掠夺百姓钱财的不法分子,责令其归还钱财,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以处罚。群众称他是“龙头大爷马公道”。图为苍沟马海旺墓的陵园,距其旧居约500米。
1930年6月,三道川事件发生后,马海旺及时保护刘志丹渡过了难关。时年9月,刘志丹在石峁湾练兵时,所需粮饷,大部分是马海旺提供的。受刘志丹、谢子长的委托,马海旺利用哥老会龙头大爷的关系,先后三下延安冒险购回了枪枝弹药。刘志丹的父母、妻女也曾在马海旺的帮助下,在马家门前河对岸的这个石窨子避居数月,躲避敌人的迫害。
1931年,永宁山党支部被破坏后,他利用乡民团的权力,在吕家沟保安县民团修械厂,为刘志丹、谢子长的工农红军修过20多支枪。2012年清明,刘景范的女儿、刘志丹的侄女刘米拉从北京赶来,看望马家后人,并在当年刘家人藏身的石窨子前留影。
1933年,红26军第红2团南下失败后,刘志丹、王世泰、曹士荣等人返回保安,又住在马海旺家,得到了马海旺的帮助。图为2012年清明节期间,刘米拉与马海旺之孙马志俊祭拜马海旺。
1936年7月初,党中央进驻保安城。为了动员一切爱国力量,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于农历8月下旬,在永宁山石畔乡的码头山召开了全国哥老会代表大会。大会筹备处就设在龙头大爷马海旺家里。
1944年7月2日,马海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等送了挽联。高岗、林伯渠分别为马海旺墓碑题写了碑文。
2003年6月17日,志丹县人民政府将马海旺墓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时,陕甘交界地区哥老会很盛行,马海旺于1925年秋加入了哥老会组织。他入会后,被推举为西壮堂(最大辈),号称码头山龙头大爷。图为保安县永宁镇苍沟马家旧居。
马海旺墓位于志丹县永宁镇苍沟
马海旺墓系砖砌,呈方形,坐北向南,上书“海旺墓 民国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立”,墓前有马家后人立的石碑。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题写的碑文:边区人民永远纪念刘志丹,也将永远纪念马海旺先生
他是会议的主持人之一。在大会讨论中,他极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亡主张,并在其他哥老会大爷的协助下,成立了中华江湖抗日救国会,讨论通过了抗日救国会章程。马海旺被选为中华江湖抗日救国会副主任。
为了把这次代表大会开好,马海旺从自己家中拿出两石多粮食作为代表伙食。在他的带动下,所有哥老会成员都争着捐献粮饷。7天会议,1000多人的吃住都是由马海旺负责解决的。图为马海旺之孙马志俊。
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马海旺共开荒150多亩,交献公粮100多石(每石300斤),并试种水稻获得成功。1943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同年12月当选为志丹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
中共西北局书记高岗题写的碑文:“身功掩马头千古称秀,英名驾洛水万代垂青”,“劳动英雄马海旺同志之墓 英雄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