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志丹的革命精神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2-15 11:47  阅读量:    字体【

摘  要:刘志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革命生涯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具体表现为:坚如磐石、始终如一的崇高理想,坚忍不拔、愈挫愈奋的革命意志,热爱群众、忠于人民的赤子情怀,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的求实态度。

关键词  刘志丹   革命精神

 

曾被毛泽东评价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是西北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在他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本文试就此略述一二。

一、坚如磐石、始终如一的崇高理想

青少年时期的刘志丹,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萌发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愿望,终生没有动摇。刘志丹在榆林中学求学期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这是他确立坚定人生信念的转折点,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崇高的信仰。他对祖国表示出的强烈热爱与忧患之情,是他信念坚定不移的根源所在。刘志丹的理想信念一经确立,就坚如磐石,始终如一。他从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日起,就把一切都献给了党,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对自己的选择没有怀疑过,对自己的信念没有动摇过。他坚定地表示:“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一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刘志丹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的一个秀才之家,青少年的他本可以过上比其他孩子更优越的生活,但他参加革命,过着食不饱腹,衣不裹体,钻丛林,住山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革命生活。从闹革命后,就受到敌人的通缉追捕,家中房屋被烧、财产被抢、亲人被杀、祖坟被挖、家人无处避身,他甚至沿途讨饭。父亲对他很不理解,请其舅舅劝他,好好享享清福,不要再去受苦受罪了,而刘志丹却坚定地说:“我一个人成了员外顶啥用!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正是刘志丹始终把解放劳苦大众,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革命理想的具体体现。

二、坚忍不拔、愈挫愈奋的革命意志

刘志丹所走的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革命道路,为了革命胜利,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直到英勇献身。“五卅”运动爆发后,刘志丹毅然投笔从戎,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参加北伐战争,并冒着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利用各种关系与矛盾,在陕甘地区的军阀部队中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虽然均遭失败,但他从不气馁。

1928年5月,刘志丹等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又在陕甘地区坚持秘密革命斗争,巧妙地深入敌军内部,开展兵运工作,“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可谓愈挫愈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志丹组建了西北反帝同盟军。次年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开辟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1933年,刘、谢领导的革命武装配合作战,很快扭转了遭受严重挫折的陕甘局势。1935年2月,随着革命形势发展,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了陕甘边、陕北两地区的党政军领导。刘志丹统一指挥两地区的部队英勇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使陕甘边、陕北两苏区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地。作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28军军长的刘志丹在1936年的东征战役中,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于4月14日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943年朱德同志代表党中央和八路军在延安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致词所说:刘志丹“自大革命起直到为党牺牲,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方式组织革命军队,虽屡遭失败,但他百折不回,至死不变,垮了再来,再垮再来,这种精神和毅力,就是建军的基本条件。”“如果有人要问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那么就请看看刘志丹同志。”

三、热爱群众、忠于人民的赤子情怀

刘志丹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革命家、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热烈拥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热爱群众、忠于人民,时时处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刘志丹是一位非常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人。他的着装与陕北群众一样:穿着没面的羊皮袄或粗布衣,头上扎着陕北“虎头包”式的白毛巾,长年奔走在一年四季只能身披老羊皮、连内衣都没有的穷苦百姓中间。他虽然担任着师长、军长、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但群众战士见了他都亲切地称呼为“咱们的老刘”。刘志丹能在陕北屡挫屡起,就是因为有一批批穷苦民众始终跟他闹革命,并把争取生存、温饱和解放的希望寄托于他举起的红旗。

刘志丹无论在地方还是在部队,都非常重视时时处处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与战士的利益。部队没收地主豪绅的财物首先分给劳苦大众,然后才是部队。部队分配东西时,先分给战士,然后才是干部。有次只剩下了一条女人穿的花棉裤分给刘志丹,他就翻过来穿。他的一双布鞋白天穿在脚上,晚上枕在头下。群众慰问送来的猪羊肉、白面等,先分给先锋连和义勇军,然后按数量多少分给各部队。他既没有勤务员,也没有警卫员,只配有一匹马、一个马夫兼炊事员,他的马经常是伤病员骑,自己步行。他牺牲时遗物只有几份文件和几支香烟!这就不难理解刘志丹为什么在西北根据地内享有这么高的威信和他领导的革命具有那么强的吸引力。正如林伯渠同志所说:“志丹一生献身革命,对党,对自己所热爱的人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所创造起来的边区,是和他的血肉分不开的……。”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曾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要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四、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

刘志丹在为革命奋斗的短短十多年里,曾先后三次被捕,多次被错误地降职和无端批评,并错误地受到处分,但他都能坚持真理,相信“乌云遮不住太阳”。他从没有怨言,更不计较职位高低。

在身陷逆境的情况下,他始终维护团结,顾全大局,对党毫不动摇,忠心耿耿。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使刘志丹深受其害。刘志丹宁愿自己被捕也想方设法保护前线的同志。刘志丹在狱中戴着手拷和脚镣,面对随时都有可能被活埋、枪毙的危险,却泰然处之,并向同狱的同志说:“我们死也不能说假话。黑云总遮不住太阳。”保持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气节。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刘志丹重返革命队伍后,他还多次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识大体顾大局。要绝对服从中央领导,听从中央调遣。”正如周恩来同志赞扬刘志丹时所讲的,“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最守纪律,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共产党员”。党中央正确指出:“刘志丹等同志所坚持的政治路线和立场是正确的。”“当陕北‘肃反 ’问题未彻底弄清楚时,他一贯地把握了布尔什维克立场和态度,这是值得我党同志们学习和效法的。”

当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给刘志丹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土匪路线”的罪名,撤销他的职务或被降职使用时,他忍辱负重、毫无怨言。1934年冬,刘志丹探望重病中的谢子长,深情地说:“你的被子太烂了,应当换个好的。” 谢长子长则说:“只要能把伤养好,被子烂一点不要紧。”刘志丹告诉谢子长,要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请他担任军委主席。谢子长则说:“不!我以中央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名义,指定你为主席。”两人为此互相谦让。在选举中,同志们考虑到谢子长正在病中,建议由刘志丹担任主席。刘志丹则坚决地表示:“老谢是老大哥,只要他在世一天,就应当选他。”这种情深似海般的友谊、情感和团结,是共产党人高尚品格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所在。

五、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的求实态度

刘志丹在领导创建陕甘红军和根据地过程中,坚持把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指导工作。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刘志丹很善于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并经过无数的失败挫折与成功,形成了适合西北地区军队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思想。实事求是、审时度势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建立武装之初,既积极利用“兵运”,又善于改造“绿林”,同时不放弃独立组建革命武装的努力,并最终获得成功。在遭受重大挫折之际,能够审时度势的提出“狡兔三窟”的策略,并付诸于实践,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刘志丹的一生,正如毛泽东评价的一样,“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而不会磨灭的!”

 

作者徐振伟,中共庆阳市委党校讲师

 

来源:中共庆阳市委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