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

来源:  作者:李锦峰  时间: 2017-02-28 15:02  阅读量:    字体【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创始人,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西北的先驱者。

谢子长是陕北安定县人,祖居安定县西十余里的枣树坪。兄弟三人,大哥管家,二哥种地。谢子长行三,曾在陕北榆林中学上学,又曾到山西太原学军事,后回安定县办民团。此民团不久编人陕北宜川驻军石拐子部,谢任连长。此时李象九亦在该部任连长。谢子长所走的道路,是旧中国有志之士投笔从戎、救国救民的道路,是贫苦人民被逼上梁山造反的道路,是中华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革命道路。

陕北地处边陲,但距北京近,接受新文化早。李子洲很早就从北京求学回去,在绥德办起师范学校招纳进步人士,宣传马列主义。绥德师范是中国大西北最早的建党地之一。1925年至1927年间,陕北四个中学和各县的主要高级小学,相继发展了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建立了党组织。中共在陕北教育界有相当影响,在旧军队中亦有相当活动。如陕北府谷、神木的高某骑兵师中,陕北宜川石拐子部队中(三营制的旅)都有中共党的组织在活动。石部原有李象九、谢子长等同志活动,后中共陕西省委派唐澍、阎揆要二同志去加强领导、整顿训练。石拐子部的中共活动后来引起了陕北土皇帝、老牌国民党军阀井岳秀的注意,从而要消灭之。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井岳秀跟着蒋冯阎反革命的脚步向宜川我们的革命部队下手。1927年夏秋间,井岳秀以为自己祝寿为名,在榆林设宴,诱石拐子去。石去后,即被杀,这是井岳秀向宜川革命部队下手之始。不容迟疑,唐澍、谢子长、阎揆要等即率革命部队宜川辗转至清涧起义,声讨井岳秀,反对国民党。国共两党在陕北宣战了,这是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精神在西北的率先体现。陕北军阀井岳秀忙了手脚,即调其部下高双成师由延向东压来,调其刘涧民师由绥德向南压来,合围未成。我们革命队伍即由清涧向西,向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及安塞县的高山密林处去,摆脱敌人的包围。这一行动,无疑是正确的,但敌以多于我数十倍之众,尾随跟踪,陕北革命群众(学生、农民)又未发动起来,孤军应战,寡不敌众,加之冬季时节天寒地冻,战士衣单,弹尽粮绝,我们革命部队起义失败了。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的理想却深深印在陕北人民心中。如唐澍喊杀的骇敌声音、阎揆要不畏寒冷,与士卒同甘共苦,手、脚、耳冻肿仍坚持战斗的情景,都久久为战士所传诵。谢子长不畏难、不怕死、敢杀敢冲精神在陕北劳动人民中传为神话,连敌人高双成兵营的士兵都在称道,清涧起义影响很大。

清涧起义失败后,唐澍、谢子长几个领导同志,身藏手枪,扮作宿挑小贩,寻山间小道,翻山越岭,奔赴西安。途中屡经民团查询,均以临危机智,关关险阻变坦途。唐、谢到西安后,即被中共陕西省委派至许权中旅工作。今天人们称道的1928年渭华暴动,那时中国工农红军司令是唐澍,第三大队长是谢子长。渭华暴动失败后,谢子长离开那部队,奉省委之命,绕道山西,潜伏黄河东岸山西一侧,重理陕北革命事业。

谢子长第二次返陕北,面临着清涧起义失败后的不利形势:战士星散,枪弹具无,民气不振。井家军防范极严,子长只身不能人陕北腹地,只能传话旧属知友,敦请党组织派、自己拉,依这些在陕北策动波澜,好不容易啊!毛泽东长征途中写成的著名诗篇中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句,而子长1928年底只身回陕北呢?不也有“陕北高原亦非铁,劈荆斩棘得从越”之苦!英雄面前的困难很不轻啊!

1929年夏天,陕北宜川县黑子斌(黑至德的养父)曾任杨虎城将军三营制的旅长。当时赋闲住在宜川县他的老家,以冯玉祥部队驻宜川差徭繁重,他代表人民抗粮被冯玉祥扣压在宜川城内。于是黑的旧部宜川县民团联络黄龙山绿林梁占魁、夏老一等部围攻宜川,声势浩大。这一武装冲突,是促进陕北革命的良好机会。谢子长参加了,我们参加了,包括宜川第二高级小学教员党支部书记刘子善也参加了。俟后,宜川围城失败,谢子长的活动在陕北传开了。

宜川围城失败后,宜川第二高小校长刘奋生(中共党员)之父,把谢子长和我安排在他的黄河沿的家中,后我去清涧和谢子长的家乡瓦窑堡安定县活动,谢子长又返山西。瓦窑堡安定县有谢子长的旧属知友和我们中共党的组织,谢子长的旧属知友把瓦窑堡的绿林野树林、土客周维奇、退伍军人杨庚五(杨虎城旧部,可能曾参加中共党组织)捏合在一起,共有手枪二支、长枪数支准备活动。

谢子长1930年曾到三边,未搞成,1930年冬和陕北特委白洛亭,安定史子芳来北京,住了个时期。子长与北京方面党组联系后,1931年又回陕北,此次回去就在安定阎红彦、雷恩俊等同志活动的基础上,在安塞保安一带游击割据,宣传土地政策,动员农民聚集武装,扩大影响。谢子长早早地在陕北搞起红军、打起了红旗。1932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大公报》就在头版登载陕北共匪谢浩如如何如何,继有清涧共匪刘国梁如何如何,还有共匪王某上府神一带等,敌中央日报已给谢子长的造反备了案。谢子长无限忠于党,无限忠于人民,刚毅不屈、勇往直前。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陕北这块土地上组织起中国工农红军,陕北人民得救了。我们党在西北有了依托,我们这些在外的同志闻之不禁感激涕零!

谢子长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警觉性高,斗争性强。1927 年夏,党的土地革命方针已定,上上下下议论热烈,西安有个老党员高级知识分子闲聊时取乐,用西语中主动被动语态模拟,说什么土地还能革命等等,逗得几个很熟的同志大笑。乐是乐了,大家都知是乐,都知没别的用意。谢子长后给某(谢的同学老乡)笑着说,你怎么拿这开玩笑,子长的话有高度原则性。清涧起义,李某离开部队,子长由此引申说,旧社会、旧军队中,地位高了,革命者就变成不革命者,甚至……,这是党当年的一个政策原则,应该告诫党员同志,是不过分的。总之陕北劳动人民都知他原则性强,信任过他!

谢子长组织纪律性强,严守党的机密。1933年谢子长同阎红彦、强龙光等陕北红军干部到张家口参加抗日同盟军工作,老同志重逢,话就是说不完,记得他说陕北红军所到之处,老乡们争看谢司令,我们心领神会都大笑一场,但就是没说他与阎红彦同志等为什么出来,陕北内部情况怎样,这就是谢子长严守党的机密,组织性纪律律性强的表现。

1933年冬抗日同盟军失败,我们在北京就听说陕北红军南下渭华全军覆没。渭华隋况谢、我都清楚,谢对陕北红军更清楚。谢子长屡次有意避开这方面的话锋而引到其他,难道无话可说吗?很明显,谈下去就是指责杜衡等的无知妄动。他们根本不知当年渭华暴动情况,还把自己扮作革命内行。以后以至今日才知谢子长当年在陕北有不少冤抑,为了党的机密和团结,谢子长的话咽了下去!我曾问过阎红彦,阎红彦说,子长死得早了。总之,谢子长以虚弱身体,顶着漫长黑夜,鞠躬尽瘁,默默逝世。但创建的陕北红旗却耸立在北国天空。

 

来源:《谢子长纪念文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