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东北经济的恢复与建设

来源:  作者:高燕生  时间: 2015-06-05 15:02  阅读量:    字体【


编者的话:

建国六十周年前夕,文化部主办的《向祖国汇报——1949一2009新中国美术作品展》与观众见面。展览大厅中央迎面赫立着董希文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见本刊画页)。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齐聚画面,群像右起第一人是高岗。不少看过这幅画作的人会疑惑:“我记得原来没有高岗啊!”的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原作中的高岗被隐没。时隔数十年后,原作重新面世,被隐没的历史得以再现。

其实,早在2004年6月,时任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的赵洪祝同志代表组织登门看望了高岗的夫人李力群,明确指出:“高岗同志为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工作和许多重要贡献”。李力群说:“赵副部长在谈话时始终称高岗为‘同志’,让我非常惊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快五十年没有听到这四个字了。”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本刊特邀高岗之子高燕生撰写以下文章,回顾那个高歌猛进的年代。

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新政权代替了反动政权,为了建设新东北扫除了障碍,为东北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在东北全境全部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和政治土匪的残渣余孽,奠定了东北解放区作为全国解放战争总后方的战略地位。以高岗为首的东北局敏锐地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恢复与重建工农业生产,使东北的工业生产占全国的90%之多,直接支持了解放战争和全国的经济建设。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实验基地。

东北是新中国率先实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一个地区。刚解放时的东北是一个受日本及伪满殖民统治十多年、又经过几年内战的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主要的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器材等能拆卸的都被苏联军队撤退时当战利品全部拆走,如鞍山钢铁厂、沈阳兵工厂、小丰满发电站等。只是“无偿地”移交了一些空房子,连日本官员及家属的高档家具都全部搬走。随后东北又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劫掠。四平、锦州、鞍山、本溪、营口等凡是打过仗的城市几进几出,从厂房设备到城市设施,有的拆,有的烧、有的炸、没有一处完好的,多数倒塌关闭,长春是“兵不血刃”之城,同样损毁惨重,建筑面积损失230万平米,400多家工厂都被毁坏,电力被破坏,木质建筑和沥青路都被拆除做燃料,不少城市国民党军队在撤退前,命令部队对工厂能拆运的拆运,不能拆运的全部炸毁,损坏更为惨重。沈阳解放后,国民党飞机对工厂、仓库、桥梁、铁路又持续轰炸了几天,桥梁损毁严重,全部无法使用。

党中央和毛主席以及全国人民寄希望于东北的支援,以期尽早打赢解放战争,争取全国彻底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贡献。面对这种情况,高岗及时提出了“建设新东北”的口号。1948年11月下旬,高岗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做了关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报告。他说:“东北解放以人民战争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以强力剥夺封建地主以及敌伪官僚资本的财产的任务,已经即将完成,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经济建设的新时代。东北必须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夺取全国革命彻底胜利,巩固新东北,建设新东北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建设东北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东北全党今后必须把经济建设任务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要以动员一万二千干部下乡搞土改的劲头来配备加强经济建设干部,特别是工业建设与合作社建设的干部,动员千百万人民劳动大军进入生产的热潮中,为增加东北的物质财富与军需供应品,进行积极的斗争。”

他要求各级党政组织抓紧审查旧人员的工作,能使用的旧科技人员大量使用,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一技之长。会议作出的决议要求我党集中全力领导发展经济。

从1949年开始,东北就有计划地进行了全面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工作,首先着重于国营工业恢复,同时也着手农业、贸易、交通等恢复工作,依照苏联管理经济的模式,东北局做出成立东北经济计划委员会及各级计划机关的决定,决定指出:东北解放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有计划的发展东北经济、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要克服过去的盲目性、自发性,实行经济的计划性。

为了有计划恢复和重建经济,1949年春,高岗主持制定了1949年经济恢复和重建计划,并为恢复经济投入了200万吨粮食和大量资金。在经济建设中,东北局十分重视党的领导作用,做了加强公营企业中党的领导的决定,强调要派得力的能真正负责的党员干部去任党委书记、总支书记或支部书记,将在党政部门工作的懂经济、有技术的干部配备到生产第一线,在东北局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1949年东北的工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为全面恢复经济创立了良好开端,各项建设事业进入快车道。

东北全境解放初期,开工的工厂很少,1949年4月有191个工厂开工,到9月份增加至243家,用粮食从苏联换回机器设备陆续运到后,至12月份已经有307家工厂开工。这一年的恢复和建设工作成效极大,工农业生产虽然没有达到“8·15”前的水平,但是产量增长幅度很大。工业生产量恢复的速度,超过原有工业设备恢复的速度,如炼铁设备只恢复了伪满时期最高水平的25%,而产量则达到伪满时期最高产量的42%,轻工业产量的增长速度更快,纱锭设备只恢复伪满时期的66%,而产量则达到143%。

农业生产也有较大发展。由于自然灾害,加之生产力破坏严重,东北全境南涝北旱受灾人口达200多万,农业收成不佳,粮食产量1320万吨,只完成计划的90%,但还是大大超过1948年的产量,由于土地改革和消灭了反动派的剥削,农民负担减轻,伪满时期农民每年出存粮800万吨,现只交200万吨,加上地租的废除,农民实际收入普遍增加。北满等解放早的地区粮食产量超过“8·15”以前的最高水平。

国营合作商业销售额大大增加,达到326万吨粮食价值,占社会零售总额的34%以上。购进了粮食和土特产品170万吨,国营合作商业和私人商业营业额增大,同时打击了不法私商资本的投机倒把和操纵物价的各种危害人民生活的活动,保障了市场稳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49年春,东北的铁路、公路基本恢复了营运,新修和恢复铁路9181公里,另建专线428公里,疏通了东北与关内的大动脉,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关内作战部队,保障了我军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顺利进行。为了促进铁路畅通,激发广大群众的热情,在哈尔滨召开了铁路劳模先进工作者大会,高岗专程到会讲话表示祝贺。

在中国历史上1949年是大变革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大决战的一年,是国民党政权垮台、新中国诞生的一年,是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是东北地区开始有计划地恢复经济和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的第一年;也是东北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和巩固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工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工业生产占到全国生产量的90%,物价相对稳定(47、48年物价平均上涨8倍,1949年上涨不到80%)工农产品比价差距缩小(1948年1吨粮食换一匹又4丈布,1949年每吨粮食可换2匹又8丈布,1949年新增职工近30万人,至年底工人工资增加了30%,劳保、文教、医药的福利补贴占工资总额10%左右),人民生活普遍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还要担负着入关作战百万大军的全部经费和武器弹药的供给。

从以上看出东北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优越性质,说明生产力发展的广阔前途。正如高岗在东北地区党代会上指出的:我们党不仅善于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和革命战争,彻底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统治,摧毁其压迫人民的国家机器,而且能够领导人民建设新的国家,搞好经济建设事业,这件事情,虽然还只是一个开端,但都是事实,这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相当规模的近代化经济建设事业,对我们来说,完全是新的艰巨的事业,一年来,我们的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战争与土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的战线上,并选拔和派遣了上万名优秀干部直接参加经济建设工作,这些干部有许多已经开始学到了一些管理经济、管理城市的知识,过去不懂的事现在初步懂得了,过去不会做的事现在开始会做了,正象我们学会了土改与战争一样,新的经济建设工作也同样可以学会,而且有力地说服着那些只看到眼前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对新中国伟大建设事业怀抱杞忧的人们,证明他们这种忧虑是没有根据的,这一事实也向中外反动派表明,不管他们的罪恶愿望如何,我们不仅取得伟大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东北取得了经济建设工作的胜利。

东北取得了1949年经济恢复与重建工作的良好开端,摸索了一些经验,为开展更大规模、有计划地恢复和重建经济工作创造了条件。为大力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华东、中南、西南、西北进军并取得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选自《华远》杂志2009年第5期22—25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