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陕甘红军和陕北红军

来源:中国大陕北网  作者:  时间: 2016-05-09 15:02  阅读量:    字体【


我不懂军事,为什么偏要谈红军?

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有一段重要的时期,称作“红军时期”。这一时期的正式称呼是“土地革命时期”,也有人称它为“苏维埃时期”。起止年代应是1927年春到1937年夏。换言之,是从国民党“清党”、屠杀共产党开始,到抗战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为止。这是一个重要时期,大约整整十年。

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民党把刀架在共产党人的脖子上了,怎么办?当然是拿一把刀来,把它磨的锋利,和对方干!1927年之前,共产党是玩文的,共产党的领导人是陈独秀、瞿秋白、罗章龙之类的文化人。1927年4月大屠杀之后,共产党猛醒,玩文的不行了,人家要杀你,要把你全部杀光。共产党只能跑到农村,号召和组织起贫苦农民拿起枪杆子和他拼。为了团结农民,就必须组织农民搞土改。为了活命,就必须搞武装斗争,来武的。道理就如此简单。火,就这么烧起来了。今天,人们痛恨国民党蒋介石,质疑他1927年为什么非要屠杀共产党?政见不一为何不能坐下来谈?为何不能选择民主的政治方式去解决中国问题?1927年的屠杀,宣告了中国民主革命从此只能“玩武的”这一可悲的选择。

我不懂军事,但好象知道军队和人一样,各有各的名字。抗战胜利以前,日本军队叫皇军,现在的日本军队叫自卫队。英国军队也叫皇家海军、皇家空军。美国军队不知叫什么。阿拉伯一些国家的军队,叫伊斯兰军、共和国卫队、烈士旅之类。当年袁世凯的部队叫北洋军,国民党的部队叫国民革命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没有自己的军队。1927年以后,共产党不得不建立一支武装,这支武装的名字就叫红军。红军的名字是跟苏联学的。俄罗斯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新政权的军队就叫了个红军。中国共产党要向苏联学习,所以说他的军队也叫红军。

中国的工农红军由三种武装力量汇合而成。其一,共产党人建立的队伍;其二,“绿林好汉”式的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建立的队伍;其三,旧军人、军阀、甚至是国民党的军队经改造或收编而成。红军时期,工农武装的兴起和红色根据地的建设紧密相连。有军队,才有根据地。要巩固根据地,也必须靠军队。中国南方的红色根据地一块在湖南、江西、福建,一块在湖北和安徽。在北方,主要是在陕西和甘肃。除此之外,广西、四川、海南等地也有。在江西,红色根据地又分三块,南部的称赣南闽西,红都瑞金就在这里。东北部这一块,称赣东北红色根据地,著名的革命烈士方志敏在这里领导。与湖南相邻的井冈山地区称湘赣边区,毛泽东在这里。所以,红色根据地有多少,红军的队伍就有多少。

后来,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南方的红色根据地守不住了,南方的各路红军向中国西南地区转移。在云南贵州走了一圈后,进入四川,和川陕红色根据地的一支红军会师了。川陕红军实际上是早些时候从鄂豫皖红色根据地前期转移到此的。从江西出发的那支红军称红军的一方面军,川陕这支红军是红军的第四方面军。另有一支红军,它的领导人是贺龙,他领导的红军从湖南湖北交界的地方、即今天人们熟知的旅游名胜张家界以北地区出发,独自走自己的路,向北方转移。这一支红军,后来称红军的二方面军。红军的第三方面军在哪里呢?回答是,没有所谓的“三方面军”。为什么会这样?红军有“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却没有第三方面军?这是因为,红军革命实际上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虽然那时有共产党的中央机关,但党中央的支配能力、决断能力、领导能力是打折扣的。各红色根据地、各红军部队有很大的自决权。各地的共产党组织与中央的关系是松散的。红军的番号中,有红一军、红二军、红四军,有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却没有红九军、红十军、红十一军。番号混乱说明领导机关的混乱。为了不出现重复,红军的番号往往只能自行其事。在陕西,还曾经出现过两支“红二十九军”,一南一北。很是有趣。

南方的三支红军经过“长征”,先后都到达了西北,与那里的红军会合。今天人们通常讲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其实,这样讲是不很准确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会合。因为,除了陕北红军,那里还有一支红军队伍叫陕甘边红军。何况,这次大会师中,还有一支红军是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曾是南方红军,它的领导人是徐海东、程子华。这支红军比中央红军早一年来到陕北,它和陕甘边红军、陕北红军组成了红十五军团。可以说,红二十五军是长征的先行者。

陕甘红军是陕西关中和甘肃东部地区各类红色游击队、赤卫队构成的,后来又称红二十六军。而陕北红军则是由陕西北部地区的工农武装组成的,后来成为红二十七军。

熟知中国近现代史的人,提到“秋收起义”无人不知。因为“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一次农民武装行动。正因为这次行动的领导人是毛泽东,所以“秋收起义”被中国传媒无数次的重复,在中共党史上也被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其实,红军时期武装暴动和武装起义比比皆是。有红色根据地的地方都有过武装起义。武装暴动和武装起义是革命的序曲和红色根据地创建必不可少“开幕典礼”。然而,许多这样的武装暴动和武装起义因为缺乏宣传而无人所知。这些年,因为邓小平的原因,人们知道了“百色起义”。

西北的红色根据地也是伴随着起义和暴动出现的。

西北的起义和暴动不少,最著名的是“渭华暴动”和“清涧起义”。渭华暴动发生在陕西关中渭南华县一带,起义失败后,有了陕甘红军和陕甘边根据地,根据地的中心地区在陕西耀县、淳化、旬邑和甘肃合水、宁县、新正一带。而清涧起义则发生在陕北清涧、瓦窑堡一带,起义失败后,有了陕北红军。这两支武装部队缔造者的名字多数已经被今天的人遗忘了,记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志丹,一个是谢子长。他们两人,分别是这两块根据地和这两支红军武装的代表人物及象征。为了纪念他们,他们的家乡后来也分别改用他们的名字作地名。

这两个根据地相距大约三百公里,这两支红军历史上时而分时而合,它们的名称也曾不断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它们总是两部分。一部分代表关中,一部分代表陕北。他们不仅是两支部队,不仅是两个根据地,而且是由两个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的。中共陕北特委领导着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中共陕甘边特委领导着陕甘红军和陕甘边根据地。两个“特委”又有两个上级,陕甘边特委接受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陕北特委却接受中共北方局派出人员的领导。今天的人们,要弄清这些历史是多么困难呀。

把这一段历史清楚地叙述出来,是件困难的事情。而重新回忆这段历史则是一件更为痛苦的事情。两支红军部队,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同一个敌人战斗,却产生了分歧和猜疑。这种分歧和猜疑在1935年后半年发展到顶峰。南方的红二十五军先一步到达陕北,和这两支红军在延川永坪镇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不久,红十五军团内部发生分裂。红二十五军和以陕北红军为基础建立的红二十七军的上层干部,错误地认为以陕甘红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红二十六军内部存在着大量的“阶级敌人”,应当彻底清除。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陕北肃反”。此时,谢子长因病已去世,“肃反”的头面人物是郭洪涛和朱理治,他们认定红二十六军已被坏人把持,认为刘志丹出身地主,还当过白军军官,是革命异己。红二十六军的干部多数是关中人,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人杜衡已经叛变投敌。加上中共北方局代表的“左倾”观点,于是开始了一场“肃清反革命运动”。陕甘红军中营以上干部、陕甘边中共县委书记和县苏维埃主席几乎全部被捕,刘志丹也被关进监狱,大量的干部被杀害。张策在他的自传体回忆录《我的历史回顾》中,对当年的“陕北肃反”有过生动具体的回顾。他的回顾让人们感受到那场运动的血腥和残酷。这部自传,史料性很强,叙述的真实性也很是少见。这部自传后来由北京的改革出版社出版。作者本人就是一位老红军,他也是那次肃反的受害者,也曾被抓。后来死离逃生。

1935年10月,北上的中央红军和毛泽东制止了这场血腥的兄弟自残。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它的影响极其深远。两部分红军干部因此而结下深深的怨恨,这种怨恨甚至绵延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习仲勋作为陕甘红军的领导人之一,也在这次肃反中遭到摧残和折磨。他九死一生活了下来。1935年发生的这件事,是陕西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桩公案。是是非非,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了整整半个世纪。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四次开会,解决双方的矛盾。最后一次,大约在1986年。

作为两支红军的代表人物,刘志丹和谢子长都是英雄。爱德加.斯诺称刘志丹是“中国的罗宾汉”;毛泽东称他们两人是“民族英雄”。我则认为他们是红军时代陕北的又一个“李自成”。刘志丹从“肃反”的监狱出来后,仅三个月,又被毛泽东派遣东渡黄河奔赴山西作战。战斗中,他牺牲了,年仅33岁。1936年4月23日,他的遗体回到了瓦窑堡,周恩来、秦邦宪参加了他的悼念大会。我的母亲在她舅舅的带领下,也参加了刘志丹的追悼会。她回忆说:“那天刮着大风,有几百人参加。台上摆着几条木凳,坐着一排穿灰制服的人。我年纪小,不认识这些人。人家都说,周恩来在上面。”刘志丹的遗体葬在瓦窑堡城南,那里建起了一个陵园。刘志丹死后不久,鲁迅也在上海去世。鲁迅是病故,刘志丹是战死。

刘志丹,生于1903年。十九岁时入榆林中学上学,成为魏野畴、李子洲的学生。魏李二人是陕北红色革命的先驱者,地位相当于北京的陈独秀和李大钊。1925年,刘志丹加入共产党,年底派往广州。第二年,他进黄埔军校,入炮兵第四期学习。仅一年就离开了。后来,他在国民军马鸿逵、许权中部搞兵运。1928年5月1日,他和唐澍等人组织了渭华暴动。此后,陕西关中和甘肃庆阳地区的各路红色游击队组成了陕甘红军,他成了重要的领袖人物。

谢子长,他是陕北红军的领袖。他生于1896年,长刘志丹八岁。他是子长人,我母亲见过他,说他是个英俊的男子。1919年,他入西安省立一中上学,一年后,回到榆林中学上学。又一年后,他回到瓦窑堡,当了小学教师。两年后,他去了北平,认识了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李子洲。后来,他又结识了魏野畴。魏李两人成为谢的革命领路人。1927年,中共陕北军事委员会成立,他是该军委委员。这年秋季,他和唐澍、李象九等人领导了清涧起义。清涧起义发生在1927年10月,比朱德、贺龙、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仅仅晚两个月,比刘志丹参与的渭华暴动要早八个月。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武装斗争中打响的第一枪。1935年2月21日,他因伤势严重去世,年仅39岁。他去世后半年,“陕北肃反”开始。刘谢两人生前大概是友好的,但他们部队的干部却发生了内斗。这种内斗甚至演变成血腥的残杀。同是红军,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其实,岂至是在西北,在井冈山,在瑞金,在洪湖,在大别山,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都发生过红军斗红军、红军整红军、红军杀红军的事情。这是多么可悲呀!这种可悲的事情至今都令人扼腕叹息,这种可悲的事情让后来的中共党史研究者感到心寒。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其实永远没有过去。

我终于理解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苏联这两个共产党国家的争吵,他们的争吵后来发展到中苏边境珍宝岛的流血冲突。两个都号称是信仰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党,却变的你死我活、水火不容。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旦出现意识形态的分歧就要打倒对方、甚至要从肉体上消灭对方,这种事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出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多次出现。斯大林仅仅因为政见不同,就从肉体上消灭了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这也是一段血的历史。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种现象应当永远让它过去。

愿马克思保佑我们,让这种事再也不要发生了。

轰轰烈烈的陕甘和陕北“苏维埃运动”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消声了,陕甘和陕北这两支红军武装也随着中央红军的到来渐渐被边缘化。1937年以后的陕北,没有了刘志丹、谢子长。1937年以后的延安,有了毛泽东和朱德。毛泽东是个伟人,他在延安时期曾说过一句话:“蒋先生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我不信这个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毛泽东的话实现了,他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袖。毛泽东是脚踏着陕北这块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陕北这块土地上,除了刘志丹和谢子长,曾经还有过许多红色的“罗宾汉”和革命的“绿林好汉”,但他们的名字今天的人几乎都忘却了。我在这里列一个名单。他们是:李子洲、魏野畴、许权中、杜衡、潘自立、王泰吉、吴岱峰、郭洪涛、唐澍、李象九、杨森、卢少亭、曹力如、王世泰、杨仲远、胡廷俊、白锡林、荣子卿、李洁夫、刘继曾、吴浩然、廉益民、许才升、程永盛、李妙斋、秦武山、金理科、黄子文、高山宝、杨琪、杨鼎、雷恩军、师诸杰、高鹏飞、高岗、习仲勋、阎红彦、贺晋年、阎揆要、张达志、师祝杰、郑毅、汪锋、马文瑞、刘景范、张邦英、张仲良、白坚、张策。

这些人的名字之后还有无数,或许没有必要继续续写了。

这些人的命运不同,有的英勇牺牲,有的投降变节。有的战功累累,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有的则因犯有错误被打入“冷宫”。他们在红军时期都是陕西革命史上杰出或重要的人物,可以忘掉他们,但不要忘掉他们的名字。其实,在陕西还有一支红军被遗忘了,它就是曾经活跃在秦岭以南的红军。这支红军 可以叫它陕南红军。陕南红军用它艰苦卓绝的战斗,接应了从南方北上的红二十五军。他们也付出过巨大的牺牲,在陕南商洛地区撒下了革命的火种。这些革命的种子在后来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有力地配合了以李先念为首的人民解放军的“中原突围”战役。同样遗憾的是,这支红军被遗忘的更早、更彻底。陕南红军由于诸多原因始终没有融入西北红军的主流,这支红军的主要领导干部除了牺牲和死亡外,基本上没有进入共产党干部的高层。新中国成立以后,无论在中央还是在陕西,出自陕南的红军干部都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他们很少受到人们的注意。多年来,我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等社会和自然条件下,陕西周边的地区,如山西、河北、内蒙、宁夏、甘肃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红军运动?为什么偏偏在陕西、红军运动蓬蓬勃勃?我想,大概是因为陕西出过一个李自成。湖南出了一个曾国藩,湖南近代史上政治家、军事家辈出,难道这都是偶然吗?

我父亲1937年冬从南京来到延安,这时,陕北的红军时期已经结束。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所谓的“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了。陕北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了八路军,有了陕甘宁边区。而在中国南方,红军成为新四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