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与黄家兄弟

来源:陕西工人报  作者:徐剑铭  时间: 2017-01-03 15:02  阅读量:    字体【


连续三天聚精会神地看完了电视专题片《习仲勋》,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真的是感天动地,令人于泪眼朦胧中浮想连翩……

于是我便想到了电视片中未曾提及的习仲勋与他的老部下——老战友黄罗斌、黄罗武的故事。

黄罗斌、黄罗武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黄罗武为兄,黄罗斌为弟。黄家兄弟是陕西蒲城人,老红军。

2000年年底,我受黄家亲属之托,开始为曾任中顾委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的黄罗斌将军写了部传记文学《血沃高原》;2006年又以黄罗武同志为原型,创作了长篇纪实小说《风过黄龙》。在两部书的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其中有很多是黄家的珍藏或手书的资料,并且采访了许多当时健在的老红军和黄氏亲属。《血沃高原》写成后又经过了中央党史办的严格审查和充分肯定(2006年该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两部书中都有关于习仲勋对黄家兄弟真诚关爱与保护的描写。从中让我们看到习仲勋同志高洁的品质和共产党人的侠骨柔肠。


一个批示和一声呼唤


黄罗斌16岁参加革命,而他与习仲勋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单独执行任务。1933年初的一天,渭北游击队战士黄罗斌奉命到三原县城给中共三原县委送一份情报,接头人为“老白”。小黄与“老白”在街头一家小饭馆交接情报。小黄在谈话中一口一个“老白”。“老白”边应答边窃笑,因为渭北方言中“白”“伯”读音相似。半年后,黄罗斌上了由刘志丹、习仲勋等创建的照金革命根据地,才知道那位“老白”只比他大3岁,真名叫习仲勋。“老白”也坦承他上次占了小黄的“便宜”,两位少年英雄相视大笑……自此,习仲勋与黄罗斌成了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革命战友。两人共同经历了照金根据地创建的艰辛、红二团南下失败的苦涩、照金根据地失守的困厄、南梁根据地发展壮大……1935年冬,在骇人听闻的“陕北大肃反”中,身为陕甘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的习仲勋和陕甘红军主力团政委的黄罗斌同时被捕并同室羁押,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同时也相互见证了战友对革命的坚贞不屈。

1947年4月,我西北野战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西府战役”,警三旅旅长黄罗斌率本部参战,奋勇杀敌,血染征衣。然而,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彭德怀司令员却怒发冲冠地斥责黄旅违抗军令,提出要“斩马谡”。最终黄罗斌被撤去旅长职务。后来,虽然事实证明黄是被冤枉了,但黄罗斌为顾全大局、尊重彭总,多年来从未向组织上提过申诉。直到1984年秋,68岁的黄罗斌在西安看到某电影制片厂即将投拍的电影剧本《西北烽烟》,看到剧本中仍然把他当作“马谡”式的败军之将,这才于忍无可忍下向中央写信,请求彻查西府战役中的是非功过。1984年12月24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在黄罗斌的信上郑重批示:“我赞成对罗斌同志这个历史问题作个公正了结。”随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军委纪委、中组部组成联合调查组,经过近4年的调查,终于为黄罗斌洗雪了沉冤、讨回了公道。

1949年8月,我西北野战军吹响了解放大西北的号角,黄罗斌率两个师的兵力解放了宁夏,后被任命为宁夏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而到了1954年,黄罗斌却主动提出要脱下戎装,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热潮中。于是,12年后,西部的不毛之地上便耸起一座工业新城——白银市。然而,在随后而来的“社教”运动中,白银的开发者黄罗斌却被打成了“修正主义分子”,被撤消了一切职务,除了接受审查批斗就是在家“闭门思过”……1979年1月17日,中组部部长胡耀邦找刚刚获得平反的黄罗斌谈话,笑着对他说:你平反的风刚一吹出来,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就打来电话,要你到广东工作。汪锋也打电话让你去他那(新疆)……你很红火啊!

虽然黄罗斌最终选择了去新疆(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但老战友、老上级的远方呼唤仍让他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知道,此前习仲勋和他一样,也经受了16年的冤屈与磨难……

1998年6月,生命垂危的黄罗斌将军在病榻上收到了习仲勋从深圳传来的深情问候……


一篇序言上的一段文字


2001年清明前夕,《血沃高原——黄罗斌传记》杀青。黄家亲属联系请习仲勋为传记写序。考虑到习老年事已高,黄家人便让我写个初稿,请习老审阅后签名。这个“神圣使命”实在让我诚惶诚恐!一位是国家领导人,一位是省级领导,皆为开国元勋,我一个晚辈平民百姓,该如何下笔行文论说他们之间的历史渊源和深情厚谊啊?

我抓耳挠腮地凑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序言草稿,连题目都是空白。

后来我见到了由习老亲笔签名的序言,仔细对照,发现有多处重要改动,题目也最终定为“一代名将、千古忠魂”。文章结尾处是习老添加的一段话:“在黄罗斌同志遭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作为他的老战友、老上级也曾多次为他说过公道话,我觉得我有责任保护党的优秀干部。但是,在极‘左’路线统冶党内时,我自已也受到了无情的打击,对黄罗斌同志更是爱莫能助了。为此,我常常感到无限的感伤。”

言简意赅,语短情长,既有对那段历史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战友的心灵倾诉,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正直的品格和坦荡的胸襟,读来令人动容!

这篇序在习仲勋签名下面注的是:二00二年二月十五日于深圳。后来知道,此时距习老谢世仅剩百余日。这文稿是老人在病榻前完成的么?这是他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么?我不知道,也不敢妄断。但每念于此便心生愧赧……


一段评语和一枚勋章


黄罗斌的哥哥黄罗武是在照金参加革命的,比弟弟晚了一年多。由于识字不多,从照金到南梁、一直从事后勤工作,任红三团司务长。但他对党忠诚,无私无畏,且有“飞毛腿”之誉,深受刘志丹、习仲勋、王世泰(红三团团长)的信任。1934年初夏,面对国民党对我南梁革命根据地重兵围剿的严峻形势,红二十六军军长刘志丹、南梁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决定派黄罗武上黄龙山劝说山上的几股土匪武装下山接受红军收编,借以壮大革命队伍。孤胆英雄黄罗武只身上了土匪盘踞的黄龙山,经过40多天的真情劝说和斗智斗勇,终于将“山大王”郭宝珊及其部众引入红军队伍。郭宝珊参加红军后作战骁勇、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共和国陆军少将衔。

黄罗武的亲属本欲托我为黄罗武写传,但因资料有限,我只好选取黄罗武的人生最大亮点——黄龙山劝降,写成纪实性小说《风过黄龙》。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风过黄龙》细节上有虚构的成分,但重大原则问题皆有史可查。如:黄罗武下山之后,南梁党组织讨论其入党问题,有多位同志提出质疑,认为黄罗武在山上与土匪共同生活了一个多月,也参加过他们的一些活动,这时让其入党怕是不合适……而年仅21岁的“娃娃主席”习仲勋却力排众议,他说:黄罗武同志上山劝降土匪是有特殊贡献的。他是孤身闯匪巢啊,同志们!在山上遇到什么事,你让他怎样向组织请示汇报?没办法呀!所以志丹同志、世泰同志和我都跟他说过,要他随机应变,脑子放活泛些。事实证明,他在面对那么多土匪,那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应变能力是很不简单的啊!他在山上的活动,回来后一五一十地都向组织汇报了,我就说他做得对。我们既然要收编土匪,那就首先要准备改造土匪,罗武同志是我们没收编之前就开始做改造土匪的工作了,他就是要让土匪们看到:共产党也是讲仁义的,红军是仁义之师!以怨报德的事红军不会干……

习仲勋一番慷慨评说,足以服众,黄罗武光荣地走到了党旗下。

为表彰黄罗武的“特殊奉献”,刘志丹特意请夫人同桂荣亲手为黄缝制了一身粗布军装,黄罗武称这是他一生受到的最高奖赏。

但这最高奖赏却不是“惟一”,黄罗武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他就收到了一枚刻有马、列头像的纪念章。据说这种纪念章只有开国元勋、中央首长们才配拥有。

黄罗武的纪念章是习仲勋赠予的。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习仲勋为什么要把国家奖给他的功勋纪念章转赠给一个普通士兵呢?答案我沒找到,但我猜想,这应当是:身居高位的习仲勋永远以平等的视角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与他风雨同行的战友和同事!因为,在他心中,“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

(来源:陕西工人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