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1913—2002)
阎家洼子会议以后,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即根据特委在《目前政治形势与陕甘边党的任务》决议提出的“以华池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恢复照金苏区;打通与陕北苏区的联系;创造条件,转变临时政权为正式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的任务,着手筹备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工作,以实现工农兵临时政权机构向正式政权机关——苏维埃政府的转变。身为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习仲勋承担了筹备大会的主要责任。
习仲勋意识到,要开好工农兵代表大会,首要的问题是做好选举出席大会代表工作。他就此次大会代表的产生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刘志丹提出代表选举要从基层做起,用投票的办法选举产生代表。但有的同志却认为根据地文化落后,交通不便,这种民主选举能行得通吗?习仲勋解释说:“志丹同志说,原始社会都知道选有能力、有本领的人做首领,何况现在的人。先由村上选代表,再选乡代表,再选政府组成人员。”革命委员会采纳了刘志丹的意见,确定了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产生的办法,即:按照选举地区和单位人数比例产生代表,并照顾到工人、农民、军人、妇女等各个方面,然后在代表大会上民主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委员。其明显区别于原来革命委员会机构和领导成员由群众团体推选的办法,而受到群众的欢迎。
近两个月时间内,习仲勋和刘志丹、吴岱峰和蔡子伟等在荔园堡、豹子川,经常开会研究筹备代表会议有关事宜,有计划有分工地开展准备工作。刘志丹为大会起草了政治决议案和军事决议案;习仲勋、蔡子伟等执笔起草了财政、土地、粮食等决议案及其他一些文件。
十一月一日,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荔园堡大庙内正式举行。
荔园堡是地处玉皇庙川、二将川交界处的一个古城寨,始建于宋治平(公元一〇六四—公元一〇六七年)年间。堡子四周筑有寨墙,内有一个古庙宇群,庙宇的对面是一个旧式戏台,庙宇与戏台之间是一块宽大的场地。陕甘边区特委和政府经常在这里举行群众集会,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连续七天时间内,来自各界的一百多名代表聚集在荔园堡古庙内一个大殿里,讨论根据地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习仲勋作为大会正式代表和主持人之一,自始至终参加了大会。
代表们认真审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和《粮食决议案》等重要文件。大会经过充分酝酿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成员。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贾生秀、牛永清当选为副主席,蔡子伟当选为政治秘书长兼管《红色西北报》。大会还决定了政府下设的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文化、工农监察、妇女委员会委员长的人选。
十一月七日,适逢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荔园堡洋溢着喜庆、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清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在荔园堡大场内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除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代表以外,还有在南梁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赤卫军和从周围数十里以外赶来的老百姓共三四千人。大戏台上方中央悬挂着“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红色会标,主席台下汇集着红军队伍和工农群众。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欢庆这开天辟地、当家作主的日子。大场四周镰刀斧头红旗与各色各样彩旗交相辉映,迎风招展,锣鼓声、口号声冲破云霄,在山谷中回响。
习仲勋在热烈的掌声中,继刘志丹之后发表了施政讲话。他庄重地接过刘志丹代表边区军民颁发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印章,以洪亮高昂的声音代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表示: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广泛发动群众,把武装斗争推向新高潮,争取更大胜利。
会后,在与荔园堡一河之隔的开阔地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此刻,站立在检阅台上的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心潮起伏,他从注目于主席台的数千双饱含深情的眼睛中,真正体会到了根据地军民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信任和期望,从而更感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
来源:《习仲勋传》部分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