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传》上卷自2008年4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一著作,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习老始终牢记“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群众领袖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作者运用丰富的资料,恰当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习老的生平与思想,置于党在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把传主融入当时的革命群体之中,从而增加了传记的厚重感和真实感。该书出版后,曾先后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十七大以来党史优秀著作一等奖。
在习老诞辰百周年之时,经过编写组同志多年的努力,数易其稿,《习仲勋传》下卷以其高远的立意,丰厚的史料,平实的文字,珍贵的图片,精美的装帧,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谨此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它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习老辉煌又曲折、快乐又艰辛的人生历程,是一部可信、可读、可传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精品力作,对于存史、资政、教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读罢本书,不仅从心灵上受到习老精神风范、人格魅力的震撼,也从本书的内容和形式颇受教益,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五点:
第一,《习仲勋传》下卷展现了习老勤政务实的领导人风范。这是笔者阅读《习仲勋传》下卷最为深刻的感想。新中国成立后,习老先后担任党和国家、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不管何时何地,不论政务或事务,无论大事或小事,习老都以很高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和领导魄力,取得不凡的成就。建国初期,习老主政西北,致力于百废待兴的西北各项建设,统揽全局,成就斐然,毛主席称赞他“如今已经"炉火纯青"了。”到中央后主管过全国的宣传工作,分管过国务院机关事务工作,还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期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飞来的横祸”和“文革”的遭劫,习老始终信念不变,精神不倒,人格不泯,真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改革开放后主政广东,实现了广东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率先在深圳设立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晚年协助主持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后连任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依然以勤政务实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新时期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群众工作等,以显著的成就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景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初涉中共党史研究工作,有幸拜访习老和张策老等十多位老前辈,记得张策老评价习老有这样的话语,他说:“仲勋同志有三个过硬,一是党性原则过硬;二是联系群众过硬;三是执行党的政策过硬。”时光过去三十多年,回味张老的话,阅读《习仲勋传》下卷,使我对习老的“三个过硬”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第二,《习仲勋传》下卷凸显了习老亲民爱民的知心人情怀。习老最优秀的品质是亲民爱民,最深厚的情怀是群众的知心人,这种优秀品质和情怀贯穿他人生的始终,也在《习仲勋传》下卷中得到凸显,书中有许多精彩之笔,如“当好西北人民的勤务员”、“永葆劳动人民本色”、“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等;有不少动人的故事,如河南长葛调查的喜与忧、民兵连长是习家的常客、与工人丁根喜的书信来往、晚年的云南、延安、江西之行等;有很多感人的话语,如“共产党打江山,就是为群众能过上好日子”、“在群众中最安全”、“我们的干部如果对群众不好,是要挨扁担的”,等等。读来感人至深,使我们对毛主席当年赞扬习老“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真谛有了深切体会,认识习老坚定的群众立场、真诚的群众情结和敢于向群众负责的精神,这是习老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告诉我们: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从曲折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党的力量之所以能够久经考验而兴旺不衰,是因为党有一大批像习老这样亲民、爱民、为民的好干部、好领导、好前辈,他们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永远为人民怀念。
第三,《习仲勋传》下卷再现了习老在不同群体中的一员。我国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写好一部传记,是还原一段历史,再现一个群体。”阅读《习仲勋传》下卷,深感全书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主线、主题为铺垫,客观地把习老置于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之中,既使读者完整了解近半个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实况,也折射出习老的人生足迹与不凡作为。在全书中,有较多的篇章作了翔实记述,如“努力把西北的事情办好”、“倾心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把守祖国南大门”、“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等。特别值得肯定是,《习仲勋传》下卷不是刻意展现了习老个人的作为,而是展现与习老一起奋斗、工作的人物群体,既有与党的领袖群体的真挚情感,也有与中央和地方领导群体的同仁之情,还有与不同领域和不同职业朋友群体的至诚之心,从而表现了习老融入到不同的群体之中,成为不同群体中杰出的一员。
第四,《习仲勋传》下卷彰显了习老亲情乡情的普通人魅力。习老是杰出的革命家和群众爱戴的知心人,也是一位热爱家庭,热爱家乡,快乐生活的普通人。在《习仲勋传》下卷“家庭生活与家风”一节中,真切记述了习老浓郁的亲情。他和夫人齐心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无论战争年代或和平时期,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以亲密无间,相濡以沫为人称道;他和几个子女,在深爱中不乏言传身教;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是父亲胜似父亲,使人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习仲勋传》下卷中记述习老乡情的故事,可谓精彩之笔。陕西是习老的家乡,他在这里成长、生活、战斗、工作了几十年,也是自己生命的最后归宿。每每提起陕西,习老总有说不完的家乡话,聊不完的家乡事,叙不完的家乡情。对陕西乡党,不论是工人、农民、干部,还是学者、演员,都关爱有加;家乡有了喜事,他满面春风,喜笑颜开;家乡有了难事,他纠结在心,彻夜难眠。习老深厚的乡情是陕西精神的真实再现,是陕西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我们三秦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前行动力。
第五,《习仲勋传》下卷反映了作者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了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党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收集和运用史料,读者可以从《习仲勋传》下卷的大量注释直观地感到,作者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据统计,全书查阅、参考、使用、征引的参考文献达百余种之多,包括领袖著作、档案文献、报刊史料、资料汇编、口述史料、学人著作、国外著述,等等,且基本上都是第一手资料。尤其作者走访了百余名与习老一起工作、战斗、生活过的老同志、老战友、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书中记述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缘由、重要数据的引用、重要文献的核心内容、史学界研究的重要学术观点,几乎都注明资料来源,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正是有如此丰厚而翔实的史料支撑,使得《习仲勋传》下卷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得到充分体现,堪称是一部科学严谨,经得起时代检验的人物史著。
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服务于今天和未来。在当今举国上下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仲勋传》下卷出版正当其时,它从现实出发记述前人,以前人的言行昭示现实,为今人提供了弘扬先辈精神的优秀文化成果,也为来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教材。愿告慰逝者,启迪来者。
(作者为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