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鲜为人知的坎坷婚姻

来源:曾曦博客  作者:  时间: 2014-09-05 15:02  阅读量:    字体【

西北革命史上有很多革命仁人志士,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左右,一方面要冲破封建制度的桎捁,另一方面又要适应艰苦革命斗争的需要,因而在推进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在个人婚姻问题上也发生了很多曲折纠葛的坎坷故事。作为西部革命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滥觞,谢子长就曾经有过曲折的婚姻爱情故事。而且,由于战争年代的特殊性,谢子长和阎红彦及郭洪涛之间也有着复杂的婚姻关系。

谢子长(1897——1935),陕西安定(今子长)县凤凰山村人。青年少时先后就读于安定县立高等小学、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和榆林中学。1922年秋,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受中共北方区执委会派遣回到陕北,办民团,任团总。不久,县民团编为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石谦团第十二连,谢子长任连长,并秘密在石谦团建立了中共第二特别支部,任特支书记。在此期间,他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县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和高利贷者的斗争,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谢青天”。民国十六年(1927)十月,参与发动和领导清涧起义。此后,谢子长被派往洛南许权中(中共党员)的暂编第三旅,任营特派员兼副营长。5月与唐澍、刘志丹等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谢子长在新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任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1929年2月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1930年10月,任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1932年1月,任西北反帝同盟军总指挥。 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率部在旬邑、耀县照金、宜君等地同国民党军作战,连战连捷。5、6月间,谢子长和焦维炽等人领导了靖远兵变,成立了陕甘边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任总指挥。8月末,中共陕西省又委派谢子长回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9月,谢子长率部南下耀县,在照金地区歼敌富同耀三县保卫团 400余人。1933年夏,谢子长被派往北方,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谢子长回陕任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于1934年初回到安定。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在安定县杨道峁成立,谢子长任总指挥。为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谢子长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与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谢子长兼任该师政委。 8月15日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由南梁抵达安定地区。8月26日率部奔袭清涧河口,在战斗中,谢子长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胸部中弹,但仍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1935年2月21日,由于伤势恶化,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病逝。毛泽东先后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并亲笔写下碑文。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2年5月批准,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作为西部革命的领军人物之一,谢子长不但有坚毅的一面,而且有普通人的儿女情长。

根据《红都童话: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之子谢绍明延安往事回忆》一书,谢子长儿子谢绍明回忆了父亲第一段婚姻的情况:“1918年,我父亲20岁了,家人为他的婚事着急,就在附近村里为他说了一位人品好、模样俊的南姓姑娘,没征求他的同意,就择定了婚期,只等父亲寒假归来成婚。新婚之夜,他竟一人在凳子上独守了一晚。婚后他即离家而去,这一走就是几年未归,以示他对家庭包办婚姻的反抗。”谢子长的第一次婚姻因为浓厚的封建色彩而夭折。

谢子长的第二次婚姻发生在与他志同道合的陕北著名革命才女尤祥斋之间。尤祥斋(1912——2006),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在读书期间就加入了“学生联合会”、“妇女促进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废除童养媳和反对迫害妇女、维护妇女权益斗争。1932年至1933年任米脂共青团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在北平做地下工作,担任党内交通员。1934年在张家口参加“察哈尔省妇女抗敌救亡会”领导当地妇女运动。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医研究院顾问。1926年,尤祥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不久,她接到了当时在安定县民团中从事革命武装的谢子长的一封信,在信中谢子长对这位巾帼女杰给予很大鼓励。就这样,他们开始在信中相识,此后一直保持通信往来长达七年。 1930年冬天,谢子长又一次托人给尤祥斋带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万两黄金易得,一位知己难遇”,第一次表达了对尤祥斋的爱慕之情。但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 ,直至1933年初夏,这对鸿雁传书了七年的革命恋人终因各种原因没能牵手而走在一起。1931年后,谢子长被组织派往军阀部队中秘密从事兵运,后又参与领导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一直都没有机缘与尤祥斋会面。

也许是阴差阳错,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后,阎红彦与谢子长、刘志丹等被指责为“上山主义”、“逃跑主义”等而遭排挤。1933年初,阎红彦和谢子长到上海中央局受训。后组织安排阎红彦赴天津、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和内蒙古)、北平(今北京)、张家口等地,先后在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工作。党组织安排阎红彦来到北平工作时,指定他与尤祥斋假扮夫妻,以便于掩护身份和开展地下工作,在这一时期的地下斗争中,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也许是日常革命工作中的耳濡目染,他们之间在革命斗争中不知不觉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当时经组织批准就顺其自然地结合了。这段婚姻断断续续持续了不到一年,阎红彦因革命工作需要,一直在张家口和察哈尔同盟军自己奔疲,1934年又被组织派往苏联学习,尤详斋后来又在1935年遭被捕入狱,终因革命需要和严格的保密要求,双方互相杳无音信而自然终止。

阎红彦被组织安排去了苏联,谢子长也被组织安排去上海受训,并于1933年初被派往察哈尔从事新的军事斗争。1933年初夏,巧合的是尤祥斋也被组织派往察哈尔,担任抗日救亡妇女联合会的主任。谢子长此时也正在那里的抗日同盟军中工作,因为原来鸿雁传书的爱情基础,直到1933年夏天,他们俩人在张家口驻地才第一次见面,共同的革命志向,这对革命伉俪才真正走到了一起。1933年11月,中共北方局指派谢子长为西北军事特派员,负责领导西北地区党的工作。就在结婚后的那个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谢子长被组织派回了陕北。据《红都童话: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之子谢绍明延安往事回忆》记载,“1933年11月,中共北方局指派父亲为西北军事特派员,负责领导西北地区党的工作。就在那个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外面的风雪很大,父亲就要赴陕北了,尤妈妈特意煮了一碗汤圆给父亲饯行。当时她已有孕在身,一想到丈夫即将远行,忍不住哭了。父亲爱抚地对她说:‘祥斋,坚强点,等我回去打开了局面,就来接你们。’他还为将要出生的孩子起好了名字。 ”,“谁知这一别就成了永诀!父亲走后不久,由于叛徒告密,担任河北军委机关地下交通的尤妈妈被捕入狱,孩子也流产了。直到1935年2月父亲在陕北牺牲时,尤妈妈还被关在北平的监狱里。 ”,“回到陕北后不久,就和尤妈妈断了联系,写了好几封信均未有回音,父亲只能遥望北方,寄托心中对妻子的思念。后来,父亲才得知尤妈妈被捕入狱的消息,又过了一段,又传来尤妈妈和战友卧轨反抗牺牲的噩耗。父亲起初无法相信,又几次托人向在北平工作的同志打问,可得到的都是尤妈妈在监狱牺牲的讹传。父亲不能不相信这个“现实”了,他的心里感到非常难过。 ”

谢子长回到陕北后,由于革命工作非常艰苦,谢子长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特别是在1934年8月的河口战役中负伤后,生活亟需有人照料,据《红都童话: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之子谢绍明延安往事回忆》回忆,“后来,父亲的一位亲戚看到他孤单一人,生活上很需要人陪伴照顾,就给他介绍了一位安定县城的姑娘史秀芸,她成为我的第二位继母。秀芸妈妈那时很年轻,思想进步,她对我父亲的名字早有所闻,心生敬佩。1934年5月,他们在家乡结了婚。婚后第三天,父亲回部队了,秀芸妈妈就在周围几个村子里宣传‘扩红’,自此也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8月父亲在河口战役中负伤后,秀芸妈妈就带着我来到了父亲身边,细心照料着他养伤,直到父亲去世。”这是谢子长的第三次婚姻。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 。1938年夏天,尤祥斋出了北平监狱也回到延安。当他得知谢子长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不能自已。这一年,阎红彦也又一次在延安与她重逢,战友们又想着法子促使这对曾经的夫妻复合。然而,或许是难以抚平对谢子长思念的创伤,或许是受到多舛感情生活纷扰的影响,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二人性格上的不合显露出来,根据《精诚所至金石开——王腾波与阎红彦的婚恋》(《党史文汇》 2007年09期 )记载,最后双方最终未能弥合伤痕。”。1942年9月,阎红彦与王腾波在延安结婚。而尤祥斋此后一直一人生活至2006年去世。

谢子长牺牲后,其第三次婚姻的主角史秀芸后来又改嫁成为在西北革命史上留下很多争议的西北肃反的始作俑者郭洪涛的妻子。

由于这些多舛的婚姻纠葛,也同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西北革命元勋之间的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西北革命史上很多历史问题的评价和认识,因而,对这些历史花絮的挖掘和再认识,将有助于对西北革命史中诸多问题的进一步了解。

来源:曾曦博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