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老李”的非凡人生

来源:  作者:雷建忠  时间: 2018-12-27 12:08  阅读量:    字体【

八十多年前,李生甫同志投身革命,在广袤的横山地区,在陕北红色革命的艰难历程中,与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一道,以青春的热血,至死不渝的忠诚,坚持斗争,不怕牺牲,书写了一曲“游击队颂”神州传唱的非凡历史。也演绎了“草帽老李”的系列故事。

李生甫(1908—1986年),横山县石窑沟乡安子梁村人,身瘦高挑,长脸浓眉,俗称“草帽老李”。

李生甫幼失父亲,继亡兄长,无钱入冬学,给大户放羊,靠偷听略识文字,喜听同乡李闯王故事。

1929年4月,在响水骡马店当伙计,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参与了策划清平、威武堡农民抗粮抗捐斗争。9月,在武镇办起饭馆,作为中共陕北特委的地下交通站。高岗甘肃逃出后,由此接受安排去平罗找到张东皎,打入国民党第八旅。

1930年初,国民党驻军武镇,交通站被破坏。受高岗委托,李在安定找到谢子长,转告了宁安堡哗变时其收缴军械的埋藏地,支援了武器奇缺的陕北红军游击队。1932年2月,李与谢子长到南梁,参加陕甘游击队,职田镇战斗后,穿梭于旬邑、彬县等地跑交通。年底目睹了谢子长受杜衡“左”倾路线排挤,被迫交枪的过程。1933年2月,李在安定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并介绍了郝玉山、吴生秀、武志升等一批青年加入共产党。次年9月,省委委派李在米西一带从事建党工作,兼任安定陕北省政府临时培训学校副校长。此间,李头戴竹编草帽,经常出没于乡间地头,宣传穷人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李和蔼面善,关心穷人,农哥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大人、小孩都称他“草帽老李”。

在端午节武镇庙会戏场后的烧砖窑内,李生甫约农民出身、曾因抗粮被国民党米脂县当局痛打的武镇乡雷硷联保主任阎开旺谈话,向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阎开旺在李和其子共产党员阎德本的大力宣传下,开始接受共产党的主张。不久米西建立了党支部,阎开旺的联保成了地下党组织的秘密场所,各保建立了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保甲组织被改编成赤卫队,装备了刀矛等武器。逐步扩展到9保以外的红色政权创立,除旧布新的构想在这个偏远山乡,潜滋暗长。1935年夏,李由陕北特委派任开辟米西总指挥的身份与红一总队和省特务队30多人在米西地区,开辟红区100余村。苏区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8月28日,驻响水国民党86师的一个营、驻武镇一个连和元庄窠“红枪会”民团共600余人,围剿米西红军赤卫队。8月30日,一总队和省特务队设伏栾家硷,李生甫与红第一总队政委刘明山等同时下令,进攻被包围国民党军队,取得歼敌人20余的胜利。9月,红军游击队打横山,在龙凤山战斗中,在机枪射手受伤、国民党骑兵追赶的紧急关头,李生甫用机关枪掩护队伍,打退了敌人的追击,用枪探挑起草帽迷惑敌人脱险,“草帽老李”的名声大噪。国民党榆林军阀井岳秀告示悬赏“称身等银”捕杀他。时苏区军事部负责人行政偏左,不少富裕农民被杀,李生甫坚持根据地党的土地路线,坚决反对滥杀无辜,并在行刑前救了李福清、陈国旺等富裕农民。苏区这位领导在上蓝硷战斗中临阵脱逃,且滥杀群众,李几次要枪毙此人,也因此让李生甫的人生经历了曲折。中旬,正当筹建米西县革命委员会之时,由左倾路线引发事变。李生甫被捕,米西苏区很多党员和进步群众被抓被杀,省红一总队闻讯来到石窑沟,痛斥极左路线的执行者乱捕滥杀,政委刘明山速派高步仁队长带队交涉,高警告“如果李生甫有个三长两短,就拿你们试问”。极左路线执行者心虚,被迫改为软禁,令其在灶房做饭。1936年1月,中央红军到陕北,“肃反”问题得以澄清,但米西苏区却丧失殆尽。7月,李生甫受西北工委委派,驻安塞与中央联络。“西安事变”时,中央召集商讨应变对策,李生甫力排众议,提议不杀蒋介石。会后,习仲勋亲自找李述陈,为他的真知灼见而惊讶。12月,李作为先遣工作组副组长,与延安城内的国民党部队以及肤施县县长高锦尚谈判,18日,李带陕北红一团400余人,进入延安。1937年春,在省委反复催促下,1937年2月任米西县委代书记,全面恢复米西工作。1938年8月,中共靖边与横山县组织合并,李任靖横县中心区区委书记兼武装力量政委,在麻黄梁一带与中央二路骑兵团团长康健民联手,有力打击国民党极端势力张廷芝团的嚣张气焰。1943年6月,米脂、榆林、横山三县交解放区,与国民党反对派摩擦严重,龙镇的中共区委书记先后被杀,龙镇数次被国民党顽固派占领。大敌当前,李生甫被派任解放区武装力量政委兼龙镇区区委书记,在武镇、龙镇、寺滩等红区归属问题上,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几经文攻武逼,三县交解放区得以巩固。1943年,驻在柠条梁的国民军张廷芝部和小桥畔民团,多次滋扰解放区,杀害了解放区干部和无辜群众刘元良,并偷袭张家畔。中共龙镇区与靖边县委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下,组织扩大革命武装,予以坚决回击。1945年春,中共龙镇区阳岔乡乡长李兆开,在国民党武镇驻军的袭击中牺牲,李生甫带领区武装力量配合八路军,予以敌人以致命打击,击退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终使龙镇解放区得以巩固。

1945年9月,李生甫被调任《解放日报》管理科长。因修建清凉山气象台、广播电台,李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的赞扬。1947年3月,国民党军进犯延安。3月27日,报社编入党中央队伍序列,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李把家属孩子送回老家,鉴于当时战事紧张,其故居亲属不敢接纳,朋友避而远之,是当年被李刀下救出的共产党的好朋友陈国旺不顾安危,鼎力相助,藏妻儿在陈家的洋芋窖中避开了敌人的追杀。退出延安后,李组织报社转移,辗转晋陕,一边撤离,一边工作,在山西柳林,遇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马匹损失严重,李组织力量,及时将几台机器设备掩埋,人员及时撤离,设备得以保全。撤离时李安排把笨重机器和剩余粮食全部窖藏于印刷厂之下,并且有意拆毁房子,此举保护了机器和粮食。延安光复后,窖藏粮食帮了大忙,周恩来赞扬了李生甫的备战备荒举措。1948年《解放日报》派生出《边区群众报》李兼任行政处处长,李生甫随负责人周文和毛泽东商量创办《边区群众报》,毛主席亲笔题写报头,习仲勋常到报社指导工作。《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当年承担了党中央、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宣传任务。全国解放时,因新华社没有大型印刷机,还承担向全国报道的任务。李生甫三次受到了中央的嘉奖。《边区群众报》承担报道和转型之重,李生甫作为重要负责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50年1月,《边区群众报》改为《陕西日报》,李仍任行政处处长。作为奠基人,李生甫参与了创办的全部工作。

1950年4月调任吴旗县县委书记,5月到西北党校学习文化,1951年4月调任志丹县县委书记。在土改、惩处反革命分子、建立新型政权中呕心沥血,积劳成疾。1951年5月参与国家三线建设,从事军工生产,调任西安国营611厂副厂长,北京211厂(首都机械厂)副厂长、工会主席,211厂总支书记孙迅病休后代理书记,在创办新中国军工企业,支援抗美援朝中做出了很大贡献。1954因病住疗养院。1955年元月,他回到故园,仍旧衣素面,不居功摆谱,常跋山涉水,按期到20里外的石窑沟公社交纳党费。他喜嗑合群,廉洁奉公,一驴一棍一草帽出行,一颗真心为群众着想。1964年,李生甫将全家迁回故里。困难年代,他从未因为粮荒购买私粮。1967年,陕北特大旱灾,李一家糠菜果腹的日子也难以为继,村支书其弟李生斌不忍孩子们挨饿。在熟人家给他家买了三斗小米,当全家人刚刚有了点喜色时,老李知道了这件事情,他甩着铁头拐杖,狠狠地训斥弟弟:别人偷着哄共产党,我也去哄我自己?其弟含着泪当日下午就将小米退还。至此,他本人一样瓜菜代粮,粗糠果腹,农民本色,持之始终,茹苦含辛,一无怨言。他没有借老部下之力安排子女,在航天部五千元安置费修的窑洞里度过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什么也没有难倒,只是疾病让他失去了很多报效社会和服务人民的机会。1986年病逝于横山,享年78岁。作为陕北红色革命的先驱,“草帽老李”的动人故事,至今被乡人传诵。

来源:《榆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