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下旬,刘志丹、杨森率领红军主力部队,返回南梁根据地。1933年9月,照金根据地失陷后,陕甘边特委由于组织不健全而处于停顿状态,恢复特委工作已成当务之急,同时鉴于根据地的扩展和武装力量的壮大,5月28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在荔园堡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陕甘边特委,张秀山任书记,成立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书记,在南梁后方主持和领导陕甘边的军事工作;红四十二师由杨森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兼任参谋长。同时决定加强华池苏区群众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荔园堡会议之后,红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即分兵出击,相互配合,投入了开拓南梁根据地的斗争,建立了东起埝沟川、西至夏家沟、北抵白豹川、南接关中根据地,纵横6万多平方公里的比较稳固的根据地。
在革命斗争形势汹涌澎湃向前发展的情况下,陕甘边特委于7月初又在荔园堡召开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制定和发布了《关于目前形势与陕甘边党的任务》的决议,亦称“七月决议”。《决议》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分析了全国和陕甘边革命斗争的基本形势,指出“中国革命形势猛烈地向前推进”。第二部分集中批评了陕甘边党的“严重错误”,指出其错误“主要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脱离群众和党内斗争的不深入”,指斥“党简直做群众的尾巴和空架子,不起核心作用”,“对游击队的领导是脱离群众的土匪路线”。第三部分全面部署了边区党的10个方面任务。
党的建设。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南梁地区的领导,成立区委,形成苏区的领导核心;恢复保安党组织,以脚扎川、吴堡川、白豹川为中心,建立农村党支部。在平子塬、寺村塬、三嘉塬群众斗争的基础上,吸收贫雇农积极分子入党,并成立3个支部;三原、淳化、耀县等地各恢复一个党支部,加强渭北游击队的领导;心字区、武字区各成立一个党支部;建立第三路游击队党委,领导三原、耀县、旬邑、正宁、淳化的支部工作。红四十二师及各路游击队党组织,应成为群众的核心,也要发展党员扩大组织。
政权问题。陕甘边以南梁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创建中心苏区;恢复照金苏区,打通陕北苏区;积极创造条件,转变临时政权,于十月革命纪念日正式成立陕甘边工农民主政权。
扩大巩固部队。第二路游击队和第三路游击队在两个月内各完成扩大一个团红军的任务;红四十二师帮助陕北游击队完成扩大一个团红军的任务;将红四十二师扩大为一个军。
普遍开展游击活动。各游击队在完成扩建一团红军的前提下,要组建第二个游击队。
深入土地革命。除苏区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外,要向周围的游击区发展。同时,还决定开展抗日救亡的民族革命战争、加强群众工作、肃清右派、深入开展党内的两条路线斗争。
“七月决议”是陕甘边乃至西北根据地全面建设的一个战略性文献,虽然有“左”的影响,但主要方面是正确的。该决议的颁布,对于巩固和发展西北红军以及加强根据地的建设,都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陕甘边根据地进入大发展时期。在“七月决议精神”的鼓舞下,陕甘边的党、政、军、民立即投入了一场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