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马家军的战斗力谈起
一般印象中,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宗教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共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两者战斗力大不一样。
先简单谈一下宁马的战斗力
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此前马鸿宾部与先期长征到西北的红25军两度交手也是败绩,在以后红军西征和解放战争中,宁马与共军交仗依旧败绩连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彭德怀二打榆林、马鸿奎部增援一役,双方在袁大滩打了一仗。
此役马鸿奎部因怕共军"打援",倾巢出动(30000人),西野兵少,不能两面作战,便从榆林撤围了,马部达到战役目的,但具体战斗很不象样。开始因马部重兵抱成一团,彭的打援部队啃不动,而马部也不敢进击解放军,为了尽快到达榆林,于是集团向后滚进运动,想绕开解放军迂回榆林,运动中解放军尚未动作,宁马自己先演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差一点形成溃逃的闹剧,随后被不多的解放军连打带唬,糊里糊涂损失了三千人(两千人被俘)。
到西北大进军时,宁马(马鸿奎部)更是自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一路溃败到宁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挡住解放军,但在能凭险据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顶不住解放军几个冲锋(除了在罗家山解放军打得费劲些),最后在宁夏或溃散,或被歼,或"起义"了事,故共军一向对宁马评价不高。
如果说在反共战争的"股市"上,宁马只是一只业绩不良的"ST股"的话,青马则是一只"绩优股"。与同宁马作战大不一样,共军在同青马的交战历史中,很长时间处于下风,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快结束时才有了根本改观。因此大家一定对青马更感兴趣,本文就重点谈青马。
2. 青马军队作风
马家军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在上层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
青马士兵凶悍顽强。青马武器比较差,因此士兵在战斗中敢于近战格斗,若对方火力弱,工事不坚是很难对付青马的。红西路军吃亏就是这样,红军火力弱,难以阻挡青马的死命冲锋(而且往往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最后在白刃格斗中被优势敌人消耗。咸阳战斗,解放军集中了优势炮火始击退青马,兰州战役时,解放军各军都将自动火器集中于一线才起了作用。
共军一向认为,青马除了武器装备差以外,战斗力同于日军。
在对藏军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战时,由于青马的武器也有了优势,青马士兵表现更为出色,曾有青马一个营(300人)击退数千藏军和部落土兵的围攻并使之弃尸数百的战例。在青马与藏民的争斗中,藏民处于绝对劣势,其火器、战术、社会组织的落后根本无法与青马抗衡。
3. 青马的残暴
青马被"誉"为残暴,同其历来残忍屠杀征伐对象和俘虏的记录有关。
在三四十年代,青马几次对(青)海南藏族同胞的杀戮可以说是令人发指。屠杀时除了面貌有姿色或较端正的妇女留下供其蹂躏外,不分老弱妇孺一律砍杀,连婴幼儿也不放过。直杀的海南藏民谈"马"色变。其中尤以果洛部落受害最甚,那里的藏民解放许多年后谈起"马家"仍然咬牙切齿。
在青马三十年代取得青海和甘青部分地区统治权力后,在甘青两省回汉地区,由于青马为统治者,回汉双方都很谨慎,没有民族仇杀的事情发生。青马军队后期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但这些汉民大都随着信了***教。
对俘虏,20年代,青马曾在甘肃将雷中天部的200多名军官骗到一个院落全部砍死。1935年四方面军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上千名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西路军俘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仅活埋的就有3000人。俘获后当即砍杀的无从统计,我估计现在西路军阵亡的数字中相当部分属于这种情况。不过西路军时有这么个事,红军刚过黄河后,曾一度击败青马马禄部,俘获了大概二三百人,红军不打不骂不辱,如数释放,因而马禄部在以后作战中抓获红军俘虏后,基本上没有杀害的事情发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马继援掌军后,青马高层观念有所进步,不再随意屠杀俘虏,但在1948年西府战役时,大概是在宁县,还是屠杀了400名解放军俘虏。不过事出有因,当时解放军在外面攻城,城内俘虏举行和谐,于是发生了此事。当然,镇压俘虏和谐是否需要杀400人?这再次显示了青马的残暴本性。事后马继援斥责了当事的军官,但因和谐在先,并未深究。当时城内另一处拘押的300名俘虏未被屠杀。
正是由于看到青马反共的坚决和残忍,历史上又屡次作战吃亏,共产党高层对青马深恶痛绝,在全国即将解放时,毛泽东对青马制定的解决方针是,坚决歼灭,只接受其无条件投降,而决不容许其来什么"起义"或"改编"。这同对待宁马的态度是有差别的。事实证明这是对的,因为其多数中高级军官即使在投降后仍不老实,继续反共。
除了在战场上嗜杀成性外,一般情况下青马军队的纪律不能说很坏。到了晚期马继援掌军时,甚至可以说其主力部队纪律相当好。很少扰民(在其统治区域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是另外一回事)。在甘肃一带似乎没有听说当年青马军队扰民的事情。
4. 青马宁马作风战斗力差别的原因
可能大家要问,同是回族为主的封建世袭统制的宁马军队为何作风战斗力不同于青马,显得"温柔"些,特别是青马马步芳和宁马马鸿奎、马鸿宾都是甘肃临夏人,为什么他们领导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
我分析原因可能为,宁夏地区在清末白彦虎出走中亚后,朝廷安抚得当,回汉之间矛盾相对和缓,民性平和,宁马家族先人历来都"靠拢政府",既所谓"良回"(马鸿奎并不讳言此)。宁马军事活动与外部势力之争,与一般军阀争斗性质一样,没涉及什么民族矛盾,故宁马的地方民族意识比较弱。知道吗,"回民是回教,不是回族"就是马鸿奎的名言。说过去国民党政府不承认回民是回族,我想,民族问题哪一朝都是让中央政府头疼的事,回民是不是回族,如果没有马鸿奎、白崇喜这些回族上层人物表态,国民党政府能自找麻烦吗。
再谈青马。与宁夏地区不同,甘青两省清末和民国初期,长期存在民族仇杀,回汉、回藏关系都狠紧张,故民风剽悍。青马前、中期军事活动除一般军阀争斗特征外还直接参与民族仇杀(如对青海藏族的征伐和青马家族的马仲英二十年代同汉族的仇杀),所以青马军队从上到下有很强的地方民族意识,而此种意识在上层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往往形成很强的战斗力。
另外,在嗜杀这一点上,不排除个人性格的作用,如马步芳为人阴狠毒辣,而马鸿奎就显得厚道些。马鸿奎说:"我对共产党下不了手",就是指马步芳可以大杀红军俘虏,而他则释放了当年三边的红军战俘和在国民党清党时,把早年的青年共产党员刘志丹礼送出境(当时刘在其手下任职)。的确,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是作过争取马鸿奎的努力的。
5. 青马军队编制组成
青马起家军队是100师和骑5师(后来的骑5军、整骑1师),82军成立时只含100师和骑8旅。后来青马大肆扩军,到西府战役后,不但82军增加了两个步兵师190师、248师,而且还另成立了一个129军,辖181师(青马内部称新编1师)、357师和骑8旅(82军另有骑14旅)。由于青马注意调配骨干部队和指挥人员,故82军后来成立的190师、248师、129军357师和骑14旅战斗力均不弱。
骑5军原来是马步芳之兄马步青的军队,后马步芳利用手腕攫为己有。打西路军时,该军也是主力(当时叫骑5师)。国民党政府镇压新疆三区革命时,让马步芳派兵,后者乐得扩张自己的势力,命该军去了新疆,后改为整骑一师。1949年,该师随陶恃岳起义。该师一个连曾在著名的"北塔山"事件中给蒙古军队以重创。
青马步兵师每师有两个步兵团(陇东作战初期,100师有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这颇有些当今一个师三个步兵团中一个是摩托化的味道。当然,骑兵团较步兵团人数要少些。一个骑兵团大约2000多人,步兵团3000多人。
青马步兵(至少82军如此)的每个步兵班都有一匹骡马驮一个班的辎重和重武器,连营团更不用说了,因此青马行军速度很快,奔袭能力强。六十年代林彪曾要搞骡马化,我想,当年青马82军应该说是骡马化了。
青马还有许多保安部队,人们一般印象,国军的保安团都是不堪一击的,而青马的保安团却大不一样。青马的保安团有训练士兵、补充主力部队、配合主力作战的任务。青马士兵恃勇好杀的作战意志和作风在保安团就已经养成了。如在兰州战役时,窦家山主阵地就是由青海保安一团防守的,解放军首次进攻时曾遭到重创。同样称号的甘肃保安团则只能安排在兰州诚里待着。解放军的回忆称青海保安一团为"青马的精锐部队"。据说青海保安一团是青马头目的警卫团,如果是真的,那么战斗力应当是很强的。但这种部队拿到第一线拼消耗?
关于青马的民团。早期青马作战时大量使用民团,如打西路军时。每个民团是临战时由一个行政区域内(一般为县)抓来的壮丁组成的,配上职业军官,训练一下,打头阵或参与激烈战斗。民团悲惨的是,每临战阵,都让青马首先驱赶到一线与对方拼消耗,同对方消耗拼的差不多了,青马正规军才出动给对方猛击。这样,损失的是民团,拿战功的是正规军。西路军也曾给青马造成重大伤亡,但其中大部分是民团。后期青马马继援掌军后,强调正规化,不再使用民团,代之的是保安团这种青马的"地方部队"了,而作战的主力也是"野战军"了。
6. 青马战术和它的骑兵部队
青马作战一方面靠土兵的顽强奋勇,一方面也有些战术,其拿手好戏就是偷袭或反袭。战斗中往往将对方引到有利地形,利用骑兵快速突击。西路军古浪一战,就是红九军出击过远,被诱脱离工事,青马两翼骑兵快速反袭包抄,红九军被围在旷野上而失利的。兰州战役准备阶段时,狗娃山敌人下山偷袭,打死打伤不少解放军,还抓了10多个俘虏,弄的4军挺没面子。
骑兵在青马军事力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固然是甘青两省出产马匹,也是因甘青两省如青海草原和河西走廊适合骑兵作战。青马骑兵在征战藏区和打西路军作战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青马注重发挥骑兵的快速作用,但如果只作为骑兵使用,解放战争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为山区,不适合骑兵作战,其作用自然有限。而青马骑兵特点是上马是骑兵,下马则为步兵,有时,"骑"仅仅是为了快速调动。固关战斗就是青马骑兵十四旅两个团的骑兵下马上山,掘壕据守;兰州战役357师骑兵团增援沈家岭,也是骑兵步战。有材料提到"青海骑保安一团",如果"青海骑保安一团"和"青海保安一团"是一回事的话,兰州战役窦家山主阵地守军也是骑兵。
可以计算,在解放战争陇东前线,不算保安部队,青马两个骑兵旅5个团,4个步兵师的骑兵团也有4个,加起来共9个骑兵团,而4个步兵师共有8个步兵团,骑兵团数量大于步兵团数量。当然,骑兵团人数要少一些,但骑兵大约也占总兵力40%以上,接近一半。考虑到这些骑兵既可以作为步兵使用,又调动迅速,因此青马骑兵在当时仿如今天的摩托化部队一样,这在当时当然是一只强大的 "快反"力量。青马曾有将4个骑兵团将近万人的集中使用,就是为了快速运动大规模兵力。
青马军队的弱点是装备比较差,火力弱。其82军装备最好,但在国军中大概最多只能算三流的。蒋介石是不肯把好武器交给地方杂牌军队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82军拿着18军的装备跟共军干是一种什么场面。
此外,青马指挥官除了搞些偷袭的小把戏外,整体军事素质比较差,作战过多依赖士兵的奋勇顽强,既靠蛮劲,虽然往往很管用,但对方火力强大时,这一着就不灵了。徐向前曾说,如果西路军到新疆装备了苏式武器后,从河西走廊打回来是没问题的。
7. 马继援点滴
马继援是马步芳独子,马步芳后来把前线的指挥大权交给了他,是青马军队后期的掌军人物,头衔最多时是"兰州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垅东兵团司令"、"82军军长"。马继援的学历是什么不记得了,但读过国民党陆大将官班,在多为草莽或行伍出身的青马军官中算是凤毛麟角了,好象今天服装市场的个体户里突然来了个在清华读了MBA的。马继援其人物风格似张学良、蒋经国一类的少帅。
马继援掌军后,给青马这只封建军队带来了些新气象。如他强调正规化,多少改变了些青马军队的嗜杀本性。他不准虐杀逃兵,不准杀害俘虏。他还特别强调军队的纪律,不准骚扰老百姓,后期青马主力部队对老百姓真可以说是秋毫无犯。甚至在兰州战役溃败后,马继援还对被遣散的士兵说,"回家路上不要让牲口啃老百姓的庄稼" (遣散的士兵有的带自己的坐骑回家)。世间的事物有时候的确是很复杂的。
马继援的军事才能实在不敢恭维。首先在战略上很肤浅,1949年,仅凭青马一只有业绩的"牛股",就狂妄蔑视共军,争作"多头",全不看"大盘"形势。进击咸阳,叫嚷定西决战就是此种表现。其次,战场组织能力差,固关、兰州的惨败都与他在这方面的低能有关。总之,虽然不能说他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但充其量也就是吕布、马超之辈。
8. 青马与共军作战简述
前面已经说了,共军在同青马的交战历史中,很长时间处于下风。"股市"上,"青马股份"一直看涨,是"长牛"。
1)红军时期
青马"入市"时并不是打西路军。此前(1935年),四方面军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虽然一度击败过青马的民团,但有上千名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
对大家已熟知的西路军的覆灭不多谈了。西路军的覆灭在PLA军史上留下了巨大阴影,给许多将帅留下深深的终身痛苦。这里只讲个插曲。80年代,西路军老战士政策落实后,民政部门组织了甘青两省西路军老战士赴京参观。离开北京时,老战士们提出要见见徐向前李先念,回答是两位首长问候大家,但不见面了。老战士们仍然坚持,动情说,只要能见到老首长,一辈子的苦难委屈就不觉得的什么了。然而最终没有见上。不管徐李处理此事是否恰当,是否不近人情,但都说明,西路军惨败、部下们的悲惨命运给两人内心留下了巨大的隐痛,他们大概是愧对或是无颜面对自己的部下。还是80年代,艺术家搞了些以西路军背景的影视作品,人托人托到了李先念那里,请他提提意见(实际上想借他的名声)。"不看",回答斩钉截铁。那些人不甘心,再托,还是"不看",脸色更难看了,只得作罢。
2)抗战时期
可能很多网友认为,红军时期以后,青马与我军再次交手就到了解放战争了,其实不然,抗日战争时,青马与我军是打过仗的,而且仍然是青马占上风。怎么回事呢?
抗战时,边远省份的军阀都曾派出一些部队奔赴抗日前线,青马也派出了马彪的骑兵师。此骑兵师属于青马的核心部队,在征战青海藏区和打西路军时战功赫赫。东征后,马师被安排在汤恩伯集团内,驻军豫皖地区。印象中,该师对日作战表现不错,有斩获,至少没有吃过大亏。这支部队打新四军也不含糊。当1941年汤恩伯部与新四军彭雪枫四师为争夺豫皖地盘时,该旅充当了急先锋。
豫皖地区平原多,有利于骑兵作战河运动。对四师作战中,马师一般先用炮火猛轰,然后骑兵快速突击,给四师打击甚大,整个一个四师10旅被打残了(对手当然不只一个马师)。在汤恩伯重兵压迫下,最后四师不得不退出豫皖地区。彭雪枫后来花大力气组建骑兵团,就是在吃了青马骑兵的大亏后采取的措施。
大家如果看新四军战史,谈到四师在这时期的作战时,国军方面会出现一个番号"骑八师",这骑八师就是青马马彪师。
附带说一句,后来四师退到了苏北,三师黄克城为了帮助四师恢复战斗力,将自己战力完整的9旅同四师残破的10旅对调了建制,即9旅归四师,10旅归三师。后来这个10旅随黄克城去了东北,在解放战争中历练成为东野的头等主力师------2纵5师(今39军116师),这已经是后话了。对39军的描述是"自解放战争以后,从未打过败仗"。这是准确的描述,因为其前身部队在抗战时确实打过败仗,而且也算是败在了青马手下。
3)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中,1947年4月,青马82军率领100师和骑8旅(即当年打彭雪枫的骑八师)和一些保安团驻防陇东地区同西野作战。合水一役由于青马的顽强,西野未达到围歼青马一部的战役目的。战斗中,西野攻城部队受到青马守城和增援部队的内外夹击,损失很大,青马占了不少便宜。不久,西野又与宁马作战,结果大获全胜,与青、宁二马作战反差极大。
1948年4月底,在宝鸡、西府战役中,青马配合胡宗南军与西野主力进行了一场大战。
宝鸡、西府战役典型的反映了彭德怀的指挥特征,出敌不意,勇猛,前期战果丰盛,但粗疏,各种情况考虑不周,往往虎头蛇尾。我们打开地图看一下就知道,西野主力自陕中西向插到宝鸡,很是冒险,打胡,马会坐山观虎斗实在是一相情愿。结果,不但胡军反应迅速,青马军也全军出动全力压过来,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打下宝鸡后,就算是4纵挡住了胡军,也摆脱不了战役的被动局面。只是由于青马不肯加大"投资",胡马也不能通力合作,协调不好,彭指挥亦有功底,反应迅速,进退腾挪有章法,才使主力摆脱胡马夹击回到陕中。此次战役西野损失很大,老彭自言是其一生"第三次大的败仗"。
战役前期,西野南下,青马在后面追打,攻势凌厉,连续突破教导旅的掩护阵地,给4纵后卫部队打击很大(教导旅的回忆只谈别的部队对不起他们,绝口不谈他们对不起别人)。后期回师北上时,还是这个倒霉的教导旅在屯子镇差点被青马吞掉(这倒不能怪教导旅)。
青马此次战役占了很大便宜,在数次危急关头也能挺过来,如屯子镇,青马一度也很困难。此外,马继援的司令部在马头坡曾被解放军居高临下压在山谷里,警卫部队死伤惨重,马的坐骑也被打伤。但最后,还是青马笑了。此次战役青马以大约不足1500人伤亡的代价,除了杀伤了更多的解放军外,还俘获了两千人的解放军士兵,后勤人员及支前民工。这是青马军官解放后的回忆,不是当年国军的"战报"。马继援此役后狂妄的对部下说"留下些(解放军),别打光了,否则老蒋要调我们到山西打仗"。
青马 "涨停板",马继援以后极其蔑视老彭,加上历史上青马对共军的战绩,使得他在一年后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大不利的情况下还敢于跟一野硬顶,直至惨败。
此役中有一件趣事大刹青马风景。某日(与马头坡马继援司令部被打大概是同一天),青马骑八旅一路进击,对面碰上了一支部队,双方立即开打。来者其实是胡军李振的整65师。整65师是在胡宗南被彭德?调来救场的。该师是粤系部队,战斗力很强,来西北后被胡视为肱股,给足了好枪好炮,成了美式装备(胡的嫡系1军最为精良,但胡总舍不得用1军冲锋陷阵)。战斗从早上10点打到下午4点,李部动用了重炮猛轰,直到李振看到对方全是骑兵,举着马刀不要命冲锋也不象是共军做派,才设法抓了几个俘虏了解情况,可青海人哪听得懂粤语,浪费了不少时间,总算其中一个识字,靠文字才知道闹了误会。
此仗异常激烈,双方都认为抓住了共军主力,要求增援,骑八旅两个副团长都受了重伤。青马军官回忆,双方伤亡不下300人,而骑八旅至少150人以上。李振解放后回忆说整65师死伤几十人。分析一下,当时马部进攻,李部防守,李部的装备和重火力又大大强于马部,马部伤亡大于李部是合理的。双方不但伤亡惨重,还耽误了一个白天追击共军的时间。事后马继援气的大骂骑八旅旅长马步鸾,并让他自己向马步芳汇报,马步鸾战战兢兢的用步话机对马步芳报告了此事,马步芳劈头就问:"是我们伤亡大还是西安尕人(指胡军)伤亡大?" 马步鸾十分机灵,忙说:"我们伤亡很小,西安尕人全是美式装备,可伤亡比我们多几倍"。马步芳说:"好,你们打的好,就得让西安尕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马继援在一旁哭笑不得。
西府战役后,西野一直避免同青马交战,倒是青马耐不住寂寞,1949年3月,一经胡宗南 "邀请",青马立即出动4个骑兵团近万名骑兵在248师师长马得胜带领下,浩浩荡荡杀向解放军。双方在陕西耀县柳林镇接火。马得胜上衣一脱,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解放军惹不起躲得起,随即撤了,临走众炮齐轰,结果马得胜一炮毙命。主帅没了,青马立刻蔫了,随即也撤回陇东驻地。这一次,青马讨了个没趣。
1949年6月的咸阳战斗是共军同青马交战的转折点。
此前,胡军慑于全国战场形势和十八、十九兵团奔西北而来,已逃出西安咸阳,离解放军远远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马家父子在蒋介石委以高官的刺激下(马步芳接任了西北长官公署长官一职),也不管胡军和宁马是否能兑现给予配合的承诺,孤军进击咸阳,想夺取西安,82军出动190师、248师和骑8旅在100师和骑14旅侧翼掩护下,从西、北、东三面围攻咸阳。
大家注意,这可是在1949年的6月份。什么概念呢?百万雄师已经度过长江两个月了,南边国军如秋风落叶正在被扫荡,而"青马股份"此时竟然要"逆势上扬",独家采取战略攻势,堪称一绝。如果说南边的桂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悲剧角色,那么青马这时认为大有可为而为之则有丑角的意味了。
此时一野刚进入西安,尚未部署好,闻迅后,彭急调华北来的181师(皮旅)进占咸阳构筑工事抗击马军,彭给皮旅调集了优势炮兵,战斗中给青马很大的杀伤,演了一次"炮吃马",随后解放军援兵源源开来,皮旅反击,青马败逃。
次日,据青马自己回忆,侧翼掩护的骑14旅一个团在淳化遭到解放军骑兵师(我不清楚当时解放军有没有这部队,解放军好象也没有这场战斗的记录)的围攻。该团在九死一生之际,采用张翼德在当阳桥的招数,制造了尘土**表示援军来到才吓跑了解放军,还说,当时战场上双方弃尸就有400具,马尸300具,还是青马增援部队全部掩埋的。若如此,青马不但智勇双全,还满有风度的。
咸阳战斗,青马"收阴",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事后马家父子归咎于胡军不配合。不久,在扶眉战役中,青马不辞而别,一野兜击部队经过其防地大破胡军,算是青马报复了胡军。
青马后来又要在平凉决战,终因宁马和胡军不配合作罢。
随后7月的的固关战斗,一野一军全歼青马骑兵十四旅,这是共军首次全歼青马一个整旅,十多年来总算抱了一次血仇。
骑兵十四旅是抽调原来82军三个步兵师所属的骑兵团的主力编成的,战斗力很强。固关惨败完全是青马战略失误,十四旅旅长马成贤骄横所至。马成贤在战斗刚开始就负了重伤,被送回后方,逃脱了被俘命运。即使这样,十四旅仍然使解放军付出很大代价。青马把失败原因归罪于骑八旅旅长马英不及时增援(两个旅长有矛盾)。其实,老彭对青马绝不敢怠慢,彭精心筹划此役。布置7军一部抄了骑十四旅后路。即便骑八旅增援,也会被7军挡住,说不定战果更大。
"青马股份" "跌停",青马全军震动,从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从此士气日渐低落,如同今日一个学生成绩每每100分,咋一来个不及格,精神上承受不了。
之后,马步芳命令向兰州撤退,马继援仍不服输,要在定西同一野决战,并声言要和共军打"运动战",西北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彭铭鼎说,你能运动的过共军吗?在马步芳严令和彭铭鼎说服下,马继援才带着82军129军撤到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