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李妙斋的事迹

来源:  作者:樊亚霆  时间: 2022-08-26 15:38  阅读量:    字体【


巍峨薛家寨,耸然挺立,千仞绝壁,诉说千载人和事;

悲壮李妙斋,傲岸忠骨,万古英名,见证当年血与火。

这就是薛家寨,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李妙斋长眠的地方。

李妙斋,1903年生在山西省汾西县城关镇店头村一个贫苦家庭。原名王玉玺,参加工作以后曾化名李妙斋、王之宪、王桥山、李华锋等。

李妙斋幼年时期,在舅父的资助下读完了高小,毕业以后为了养家糊口就在本县天平小学当了一名教师,由于家贫,受到有钱人家排挤,只教了一年书便丢掉了饭碗。

为了反抗不平等的黑暗社会,李妙斋愤然远走他乡。1927年11月来到延安,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经同乡人介绍,在驻军高双城部任连事务长。1928年,经马济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兵运工作,担任过李亚军团一营营长、在冯玉祥、阎锡山联合讨阀蒋介石的战争中,任邓宝珊的警卫营长。1932年春跟随邓宝珊驻防兰州,任邓部干部补习队队长。同年10月,在甘肃平凉与共产党员李艮一起组织领导了著名的“蒿店兵变”,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7支队,他任队长,李艮任政委。兵变失败后,化装成脚夫,辗转来到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区,参加了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陕甘游击队,转战旬邑清水原,三原武字区,耀县芋园一带,开展武装斗争。

32年10月,李妙斋组织成立了照金地区第一个农民武装——与原游击队,并不断向周围村庄扩大附近几个村庄相继组织了游击队,政治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照金最早“闹红”的地区。20多天后,李妙斋率队首战川口,接着攻下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寨,占领兔儿梁。

为壮大革命力量,李妙斋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了一些绿林武装和地方民团,通过他们为红军代购枪支弹药,掩护红军伤员。同时还教育收编了一部分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愿意抗日的绿林武装。但由于当时的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执行“左”倾错误政策,破坏了这种统战关系,加之红二十六军第二团撤出照金革命根据地,进行外线作战,给党和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红二团外线作战期间,李妙斋奉命留守照金,掩护伤员,坚持斗争。他以红二十六军特派员的身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群众,扭转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造成的被动失利局面,恢复和扩大了游击武装。建立起了耀县第一、第二支队等五个游击队支队,发展了富平、宜君游击队;还组织了六个农会分会,使照金的革命形势从低潮转向高潮。

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成立,金理科任书记,习仲勋任军委书记,同时成立了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李妙斋为总指挥,习仲勋任政委。负责统一指挥苏区的武装斗争,参与创建和保卫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1933年4月5日,在照金召开了陕甘边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贫苦农民周冬至任革命委员会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

党、政、军机关的建立,标志着照金革命根据地建立,李妙斋是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他们遵照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关于土地革命的指示,在照金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李妙斋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建立了以薛家寨为中心的24个农民协会,成立了24个村农会和村妇联、儿童团、赤卫队,废除了反动的保甲制度和地租、债务,肃清了敌特分子,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扩大了革命武装和根据地,游击队迅速发展到900多人,照金根据地迅速扩大,形成了以照金为中心,横跨当时耀县、淳化、宜君、同官五县,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4万的苏区。在鼎盛时期,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扩展到陕甘两省十四个县,面积数万平方公里。

为了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和巩固,他特别重视后方基地建设。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薛家寨办起枪械所,成立了红军医院、被服厂,设立物资仓库,还号召同志们利用战斗间隙开荒种地、养猪、养羊,解决部队给养。他还在薛家寨下的亭子沟开设集贸市场,公买公卖,解决了红军的生活和其它必需品,打破了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照金根据地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1933年8月14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了党、政、军联席扩大会议,习仲勋、张秀山、张邦英、陈学鼎、高岗、李妙斋等党、政、军领导人参加会议。会议重申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决定进一步巩固、发展、扩大陕甘边照金新苏区。陈家坡会议在我党西北史上、在西北红军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红军的迅速壮大,陕西苏维埃的迅猛崛起,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和封建军阀在陕甘宁一带的反动统治,引起了国民党当局极度的恐慌。

1933年9月,照金苏区红军主力北上作战,国民党当局刘文伯部纠集耀县、淳化等五县民团,勾结叛徒陈克敏乘机向照金苏区发动猛烈进攻。敌人分兵几路向薛家寨逼近,企图占领薛家寨,消灭红军。边区党政领导率领游击队和红军留守人员合力扼守,英勇抗敌,连续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

山寨内,李妙斋面对石桌上的军用地图神色凝重。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一味硬打硬拼肯定吃亏,只有设法引开敌人,减轻山寨压力才是上策。然而,要想诱开强敌,自己势必要面对重重危险,甚至流血牺牲。李妙斋抬头看了一眼寨前飘扬的红旗,不禁想起了苦难的过去,想起了历经艰苦卓绝才开辟出西北这一重要根据地,有多少战士曾为此血洒疆场。薛家寨不能丢!一定要誓死保卫!想到这里,李妙斋猛然一击石桌:“撤——让孙友仁扑个空!”

“游击队集合!”,几十名手拿刀枪的游击队员沿着山寨土墙迅速站成一排,目光焦灼地盯着李妙斋。

这时,远处已传来隐约的枪炮声。

李妙斋的眼光扫过每一位队员,异常镇定地说:“孙友仁马上就要攻打山寨,我们只剩下后勤医护人员,战斗力弱,不能硬碰硬。为了引开敌人,保卫大本营。游击队跟我迅速撤离薛家寨!”

通往山下的小路上,李妙斋率领着游击队员在灌木丛中忽隐忽现,转眼来到薛家寨下的绣房沟,又飞一般攀上对面的黑田峪山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他们充分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穿山林,越沟壑,东一枪,西一枪,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横尸遍野。

李妙斋带着队伍边打边撤,一直退到高山槐、老爷岭一带,彻底摆脱了敌人追踪,在那里他们打了几户恶名昭著的地主土豪,惩治恶霸,开仓放粮,补充了队伍以后,将剩余的钱粮全部分给了当地的穷苦百姓,群众笑语盈盈,欢声一片。

被拖了几天几夜的敌兵连红军的影子也没看到,有的摔折了腿,有的被毒蛇咬伤了脚,死伤过半,弹尽粮绝,只有倒拖着旗子一瘸一拐地缩回了老巢。

九月二十一日拂晓,李妙斋带领游击队胜利回到薛家寨,受到留守人员的热烈欢迎。

正当他们休整时,忽然听到寨上枪声大作。

“敌人扑上山啦,游击队快来增援!”

听到我守寨人员的紧急呼救声,李妙斋与队员们纷纷拿起武器,快速跑到各个哨位阻击敌人。

原来庙湾夏老幺等民团一千余人抄后路突袭山寨。虽然敌兵人数众多,攻势凶猛,但李妙斋临危不惧。在他的指挥下,我守寨人员用自制的麻辫手榴弹、土地雷、将敌人打的鬼哭狼嚎,陈尸遍地。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敌人见强攻不成,便开始溃退。狡猾的敌人在撤退的时候却在树林里埋伏了几名射手,正当李妙斋和警卫员武功组织队员乘胜追击时,埋伏在大树后面的敌人突然放出了冷枪。英雄倒下了,鲜血染红了一号寨子北坡的桦树峁。

年仅三十岁的李妙斋牺牲以后,群众悲伤万分。黑田峪村的祁振海自愿捐出了两口棺材,大家流着泪水将李妙斋和他的警卫员武功同志掩埋在一号寨洞北面的山坡上。此后每到李妙斋忌日,当地群众都要自发地前去为烈士扫墓,表达对英雄的哀思和怀念,一直延续到今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