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舟在庆阳老区的革命活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7-03-07 11:48  阅读量:    字体【

1937年秋,王维舟旅长奉命率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进驻陇东庆阳地区,任务是保卫陕甘宁边区西部边防,保卫中共中央和八路军的大后方。

当年的庆阳是个地广人稀的地区,部队碰到的第一问题是没有营房。旅党委向全体指战员提出“一把锄头一杆枪,自力更生保卫党中央”的战斗号召,并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部队在庆阳城外的山崖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打成了上百孔窑洞。生活上,在保证战备,军事训练的前提下,各连队开展生产活动,自己养猪、养羊、种菜,开各种作坊……同时帮助群众进行生产,从此使部队生活逐步得以改善,也使军队在陇东地区深深扎下了根!

1939年起,蒋介石在全国执行所谓《限制异党活动法》,对解放区加强军事活动,大搞摩擦,不断蚕食解放区,陕甘宁边区是胡宗南进攻的重点。

遵照中共中央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总方针,王维舟向全体指战员提出的斗争策略是:(1)大力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同情和支持;(2)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必须坚决反击,绝不轻言让步;(3)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有理、有节、有利”的作战方针。

当时,胡宗南等部、地方的保安队和土匪从四面八方封锁和进犯陇东解放区。在八年全国抗战期间,几乎月月年年有战斗。小到一个排、一个连,大到一个团至几个团的战斗规模。第三八五旅全体指战员在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坚决支持下,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给国民党军队沉重的打击,灭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保卫了边区和人民的安全,巩固了陕甘宁西北边防。

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还与旅部领导王维舟、耿彪、甘渭汉等同志一起同国民党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在义正词严交涉的面前,国民党当局自觉理屈词穷,只好低头在《陇东纠纷第二步解决方案》的文件上签字,使陇东地区出现了一个相对缓和时期。但是国民党加紧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停止对八路军的一切物资供应。

1941年,毛泽东发出伟大号召:“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全国解放区开展大生产运动。陇东根据地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在庆阳及时召开军民动员大会,王维舟旅长在会上慷慨陈词,他说:“现在我们庆阳地区和整个陕甘宁边区一样,都处在最困难时刻,特别是吃饭问题难以解决,我们是要革命?还是不革命?是打日本?还是不打日本侵略者?不革命、不打日本侵略者咱们就回家去,看来这样是不行的!要革命首先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就应立即行动起来,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并号召全旅“扛枪上战场、禾锄到田间”,敌人在哪里进攻我们就在哪里消灭敌人,顽固派从哪个方面封锁,我们就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王旅长率第七七0团开进桥山地区开荒屯田,创办农场。桥山下有数百亩荒地,附近又有大片原始森林,是一座荒无人烟的地方。部队全体官兵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团结一致,克服种种困难,9个月的艰苦努力,使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田园。旅直机关和警备第五团、第七团也在驻地开荒种菜、种粮、养猪等,开展各种副业。不但种的蔬菜品种多样,而且长势良好。同时不断帮助当地群众搞生产。王旅长不但是生产运动的指挥者、领导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和广大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经常深入一线及时总结经验,把大生产运动推向前进。

在庆阳地区种棉花,更是在边区闻名遐迩。庆阳地区气候干燥,无霜期短,历史上就没有种过棉花,当时棉花棉线是从周边地区买来的。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棉花制品基本断绝。王旅长经过冷静思考,我们种粮、种菜都行,难道就不能种棉花?于是把全旅种过棉花的同志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实验组,在旅部的菜地开了一亩八分地,在最佳季节播下棉种,经过精心耕作,第一年就收获30多斤棉花,数量不大,可是意义重大。它宣告庆阳地区不能生长棉花的历史结束了。

1942年,七七0团、警五团和旅直机关共种棉花427亩,收棉花8500多斤,人均棉花2斤多,不但解决了部队的用棉问题,而且解决了棉纺工业急需的原料来源,为后来的发展开辟了美好前景。1943年,全旅共开荒31200多亩,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大生产运动取得丰硕成果。收细粮2800多石,杂粮150多石,油料作物135石,各种蔬菜1224000多斤。畜牧业也取得发展,养猪1140头,养羊2190多只,养牛100多头。

王维舟还兼任陇东分区专员,在党的领导下与地方政府制定了财政经济分区实行自给自足的统收统支的方针。生产以农业为主,工业、商业、运输业同时发展,特货盐业等重要物资必须统一销售,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部队和人民的需要方针。在庆阳地区开办团结纺织厂、新华制革厂、光华制药厂、贾桥化工厂、缝纫厂、黎明卷烟厂、铁工厂、木工厂及饲养厂、八一商店等多个工商企业。据联合工厂1943年3月至9月不完全统计,生产洋布120多匹,布542匹,毛毯543条,毛线274斤,羊毛毡窝7300多双,毛绒毡帽4000余顶,生产单衣10730多套,军帽4848顶,布鞋8952双,毛巾5235条,等等。全旅战士每人单衣2套,衬衣2套,单绒帽1顶,绑带1副,毛巾3条,草鞋2双,手套1副……财政收入也取得丰硕成果,据1943年不完全统计:共运盐882驮(合222800斤),收入边币4600多万元,收入法币475800多万元。据农牧业不完全统计,仅旅直机关共收资金(边币)16520万元,法币43.8万元。第七七。团砍木材一项就收入210余万。

在大生产运动中,三八五旅全体指战员响应毛泽东的伟大号召,战胜了国民党对边区经济封锁,克服种种困难,逐步走上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道路,完成守备陇东的光荣使命。

王维舟在指挥大生产运动的同时,对庆阳地区的群众生活也很关心。除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外,还解决了逃往边区的1000多人的生活问题,帮助庆阳县办起了利民工厂、民办合作社等助民企业,使当地群众安居乐业,过上了好日子。边区的人民对八路军也交口称赞:“自从来了毛主席共产党的兵,我们陕甘宁边区也风调雨顺、农茂粮丰,这里也是咱边区的第二个南泥湾。”当地群众更是赞誉老旅长王维舟,大家赞他为“王善人”,还用陇东名歌编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小曲:

说善人、道善人,

王旅长真是大善人,

做的好事数不清,

陇东人民人人敬!

唱善人、学善人,

王旅长是咱的好带头人,

爱民爱兵忠于党,

赤胆忠心干革命!

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到会做了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在会议结束前夕,对近年来领导国民经济建设和公营经济事业成绩显著而又克己奉公,在群众中有威望的干部予以表扬和奖励,在隆重的表彰大会上,毛泽东亲笔为王维舟书赠“忠心耿耿,为党为国”8个闪光大字。这是对王维舟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同时也激励革命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的强大而奋勇前进!

 

  者:王庆生,空军军训器材研究所师级退休干部,王维舟同志长子。

  载:《陕甘边根据地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