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第三次反“围剿”中的劳山榆林桥之战

来源:《张达志将军》  作者:张达志 贺晋年 刘震  时间: 2022-09-08 17:12  阅读量:    字体【

劳山和榆林桥战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在陕西省甘泉县的劳山和榆林桥地区,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第三次“围剿”而进行的两次重要战斗。这两仗,重创国民党军第六十七军,巩固和扩大了陕北苏区,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是我们红十五军团献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见面礼。我们这几位老兵,都是这两次战斗的参加者,每当回忆起那战斗的情景和取得的胜利,都是感慨万千。同时,对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也缅怀不已……。现仅我们能够回忆起的情况写出来,以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


蒋介石重兵围陕甘  红二十五军来永坪镇


1935年7月,陕甘边和陕北红军在中共西北军委前敌总指挥刘志丹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使陕甘边和陕北两苏区联成一片,成为陕甘苏区,根据地和红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7月中旬,蒋介石为了消灭西北红军,摧毁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始部署第三次“围剿”。调集东北军之于学忠第五十一军、董英斌第五十七军、王以哲第六十七军及何柱国骑兵军等4个军11个师,晋军孙楚部5个旅以及高桂滋第八十四师、高双成第八十六师等部,约10余万兵力,分五路对陕甘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

敌人的这次“围剿”是以东北军为主力,以陕北为重点,以南线为主攻方向。采取南进北堵,东西配合,逐步向北压缩的战法,企图将西北红军围歼于保安(今志丹县)、安塞地区。其部署是:在苏区东面有晋军孙楚部3个旅及七十二师二O六旅、七十二师二O八旅;北面有高桂滋八十四师及高双成的八十六师;西南面有东北军董英斌五十七军及何柱国的骑兵第三师、第六师和骑兵十团,冶成章的一O五旅;西北面是十五路军马鸿逵的3个骑兵团;南面是东北军王以哲六十七军的一O七、一一O和一二九3个师。

1935年8月,我陕甘苏区红军即开始了第三次反“围剿”。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刘志丹指挥下,采取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术,以东线的晋军为主要打击对象,拉开了第三次反“围剿”的序幕。8月10日,慕家塬战斗打响后,贺晋年、张达志率八十四师3个团,从四面发起猛攻,首战告捷,消灭晋军4个连。8月21日,又在定仙墕战斗中歼灭晋军1个团,缴获八二追击炮两门,冲锋枪、步枪等1000余支以及大批弹药。从此,晋军已大部退守黄河以东,解除了我翼侧威胁。而这时对根据地威胁最大的是南线东北军王以哲部,已完成了战役展开,其一O七师进驻洛川,一一O师、一二九师沿洛(川)延(安)公路推进至延安,一二九师六五八团驻甘泉。

9月15日,在鄂豫陕根据地活动的红二十五军,为执行省委关于西征北上与陕甘红军会合的决定,经两个月的艰苦转战,胜利到达陕甘苏区的延川永坪镇。16日,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到达永坪镇,3个军胜利会师。17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与中共鄂豫陕省委在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员会,撤销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部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8日,在永坪镇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庆祝3军胜利会师和纪念“九一八”事变4周年。会上,徐海东、刘志丹、郭述申、聂洪钧、朱理治分别讲了话。号召全体军民互相学习,两军亲密团结,携手并肩,为粉碎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和壮大红军而奋斗。

会后,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下辖第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师。第七十五师师长张绍东,政治委员赵凌波,下辖第二二三团,团长陈锦秀,政治委员常玉清;第二二五团,团长郎献民,政治委员刘震。第七十八师师长杨森,政治委员张明先,下辖二三二团,团长王富贵,政治委员黄罗斌;第二三四团,团长郭宝珊,政治委员马沛雄;骑兵团团长康健民,政治委员高锦纯。第八十一师师长贺晋年,政治委员张达志,下辖二四一团,团长刘明山,政治委员李宗贵(即李赤然);第二四三团团长李仲英,政治委员王国昌。军团机关和直属队编有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手枪团、交通队等,全军共7000余人。红十五军团的成立,大大增强了根据地的武装力量,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意志。

1935年9月26日,蒋介石鉴于陕甘苏区红十五军团的建立,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中央红军)正向陕甘地区开进的情况,即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陕、甘、宁、青、晋五省国民党军队,加快“围剿”西北红军的步伐,妄图在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之前,消灭我西北红军,进而消灭我中央红军。红十五军团首长根据陕甘苏区周围敌人部署和实力情况,决定先歼灭敌东北军之六十七军一部,尔后调用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粉碎其对陕甘苏区的“围剿”,以战斗的胜利迎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劳山伏击  首战告捷


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的第二天,军团首长就商讨反“围剿”作战计划。决心要打个漂亮仗,狠杀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经过对敌情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在目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如果把东北军的主力六十七军搞垮一两个师,就会使陕甘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当时,肤施县(今延安)有敌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一O师和一二九师及军直特务营,他们装备好,战斗力也较强,若我们强攻,显然是不行的。怎么打?军团首长遂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以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切断敌人的南北交通,断敌补给线,把敌人从肤施县调出来,力求在运动中歼灭之。调出来又在什么地方打为好?熟悉陕北地形情况的刘志丹副军团长提出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设伏区——劳山。

劳山镇,北距肤施县30公里,南距甘泉约15公里,是肤施县至甘泉的必经之地。这里群山耸立,树林茂密,地势险要绵延近15公里,对我军隐蔽十分有利。从肤施县向南直通甘泉的公路,在1条狭窄的川道里,两旁山峦相距约200多米。东山高,山上遍布茂密的树林,荆棘丛生,无路可走。西山较低,山上有农田,地里谷子已经收割,山坡上光秃秃的,但有小山沟可以隐蔽。公路旁还有1条由北向南流入洛河的小溪,宽、深各1米左右。所以,军团首长决定在大劳山至白土坡摆下1个“口袋阵”。“袋口”设在大劳山以北的九沿山,此山最高点为1325高地,距肤施约20公里;九沿山以南便进入劳山山区。为了将敌人全部歼灭在大、小劳山之间,不使其接近甘泉城,将“袋底”设在甘泉城北5公里处之白土坡。“口袋”全长约12公里,也就是整个劳山地区。

决心已定,9月21日,红十五军团从延川县永坪镇地区出发,经过3天急行军,于23日到达了甘泉以西之下寺湾、王家坪地区集结待命。徐海东、刘志丹同志率团以上干部到劳山现地勘察,一看地形,非常理想,果真是个设伏的好地方。当即部署:第七十五师师部率第二二三、第二二五团埋伏在大劳山北段之东、西山,负责扎“袋口”,待敌全部通过九沿山之后,扎死袋口;在派出警戒部队的同时,还派出迂回部队在敌人后面跟进。战斗打响后,堵截敌人回逃肤施的退路和阻击后援之敌。第七十八师师部率第二三二、第二三四团在大劳山南段西山一带设伏,打响后全力以赴把敌人压回大小劳山村沟道内。骑兵团在大、小劳山东侧之土黄沟、芦家村一带隐蔽,打响后乘马出击。第八十一师师部率第二四一团在甘泉县城以北之白土坡地域担任正面阻击,负责扎“袋底”;第二四三团和苏区地方武装围困甘泉县城。军团命令:待敌人全部通过九沿山,进入我伏击区后,以“袋底”打响为号,前堵后截,左右夹击,把敌全歼在“口袋内”。

9月28日,第八十一师二四三团和地方武装包围甘泉县城,并发动攻击。29日拂晓前,军团其余各部队已按部署进入阵地。不出所料,10月1日拂晓,敌第一一O师师长何立中率部从延安出动,沿公路南下增援甘泉。途中留第六三O团于四十里铺策应。第六二八、第六二九团沿公路两侧高地搜索前进。因为何立中知道红军善于打埋伏,当他率部通过九沿山时十分谨慎,先派六二八团裴焕新部从公路两侧爬山越岭,仔细搜索,确知九沿山无红军埋伏后,才命令部队由原先的两路变为四路纵队,快速向甘泉开进,以解甘泉之围。据后来一个被抓住的敌参谋人员说:当时何立中骑在马上,曾对他的参谋长范驭州讲道:“都说徐海东厉害。我还以为他会打我个埋伏呢?现在出了龙潭虎穴了。”

10月1日早饭后,军团首长通知各部队,敌人已从肤施出发,要立即作好战斗准备。徐海东军团长还亲自到第八十一师二四一团阵地,检查准备情况,并指示团指挥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在白土坡一带把敌人堵住,否则,肤施援敌与甘泉守敌会合,我们就失去了战机。战斗打响后要立即从庄子沟出击,严密封锁川道,决不能让敌人突破我们的防线。徐海东军团长一再强调,第二四一团任务完成得好坏,是关系到能不能打胜这一仗的关键。

10月1日14时,敌先头部队进至甘泉北6公里白土坡时,位于该地第八十一师二四一团,以鸣枪为号,突然开火,闪电般地冲出庄子沟,向敌人猛扑过去。顿时,枪声、冲锋号声,指战员们的喊杀声,震撼着山谷、河川。敌群象被捅了马蜂窝,乱作一团。其前卫营1小部,仓惶冲过公路上的小桥,逃进甘泉县城。余部被我堵住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位于阳台(劳山北3公里)之第七十八师骑兵团,迅速出击,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敌首尾受击,遂自动向中心靠拢。这时,第七十五师和第七十,八师主力从两侧发起冲击,迅速将敌分割在大劳山西南和小劳山榆林桥沟口。

敌人发现被包围,便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和突围。集中兵力和火力攻击我“袋口”和“袋底”的阻击部队,企图冲出逃入甘泉或后撤肤施。子弹、炮弹象暴雨般地落在我军阵地上,火力压得我阻击部队抬不起头来。第八十一师二四一团在刘明山、李宗贵的指挥下顽强战斗,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敌人无法逾越的屏障,把敌人死死地堵在川道里。第三营教导员薛翰臣、连长杨宇清、吴国富、谢四娃等营连干部相继牺牲。连长栾新春的肠子被打了出来,他忍着剧痛,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些烈士们当年不过十七八岁,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我们这些幸存者,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

当敌人向两头冲击不成,便组织兵力向公路两侧高地突围。贺晋年、张达志看到敌人从占据的几个高地上,发射猛烈的火力,向川道里堵击部队射击,我合围受阻,就把师部人员和传令队组织起来直奔西山。不一会儿,刘志丹也带着警卫员向西山冲来。他们刚到西山,贺晋年的警卫员张有才不幸牺牲,刘志丹的警卫员阎应娃也光荣地牺牲了。正在这时,第七十八师杨森师长率部向西山打来,很快又抢占了制高点,开始向山下进攻。贺晋年、张达志率部从侧面攻击。第七十五师在师长张绍东率领下也由北面合围过来。战士们看到此情,士气更加高昂,很快就把敌人的反攻打了下去。将其分割包围在榆林桥沟口和小劳山。

时近傍晚,一网打尽的时机到了。第七十五师和骑兵团负责扎“袋口”的部队,由北向南攻击前进;第七十八师主力和七十五师部分兵力由东西山向下打,两面夹击;七十五师二二五团郎献民团长、刘震政委亲率部队冲入敌阵奋勇杀敌,抓获俘虏500多人;第八十一师负责扎“袋底”的部队,由南向北推进。二营营长贺吉祥勇猛杀敌,打出了威风,鼓舞了士气。此时的敌人,被我四面包围,真是插翅难飞。在红军猛烈攻击下,激战约5个多小时,至黄昏,敌第一一O师的六二八、六二九团及师直属队被全歼。敌师长何立中负重伤,在侍从人员保护下逃入甘泉后毙命。这次战斗,红八十一师指战员在贺晋年、张达志指挥下,英勇顽强,浴血奋战,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但完成了正面阻击的任务。共毙敌师长何立中、师参谋长范驭州、团长杨德新以下1000余人,俘敌团长裴焕彩以下3700余人,缴战马300余匹、75山炮4门、82追击炮8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162挺、长短枪3000余支、50瓦电台1部。

劳山战斗,是红十五军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陕甘苏区首次在一次战斗中消灭近1个整师的敌人。首战告捷,狠狠打击了东北军的嚣张气焰,为我军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乘胜南下攻打榆林桥再次获胜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此时,我红十五军团正在休整,消息传来,广大指战员群情振奋,都决心寻机再给敌人一个打击,用战斗的胜利迎接党中央和毛主席。后来我们才得知,这时军团领导考虑到:敌六十七军军部还在肤施,大量部队需补给,其南北交通线定要打通,势必继续增援甘泉。我军劳山伏击成功后,敌人从北面来的可能性小了,将会由南面来增援。但南边群众和地形条件不利于我军设伏,因此军团领导决定继续围困甘泉,待南边敌人出援后,再在运动中打一个歼灭战。

果然不出所料,国民党派高福源于10月20日,率一O七师第六一九团,并加强第六二O团1个营进驻榆林桥,企图再次解甘泉之围,打通至肤施的补给线。高福源这个团是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在军阀混战中曾屡立战功,是东北军的一张王牌。我红十五军团首长得悉这一消息,决定迅速南下,乘敌设防工事尚未构成、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歼灭,再杀一下东北军的威风。遂仍以第八十一师二四三团继续围困甘泉,军团主力逼进榆林桥。军团指挥机关也由王家坪前移至道佐铺。

榆林桥是富县通往甘泉路上的1个镇子。位于甘泉以南,富县以北,洛河之东。镇内有200多户人家,坐北朝南,东西两座城门,镇北有座小石桥。此地地形易守难攻。东面紧靠东山,是敌人的制高点,山下有些窑洞。敌人在西城墙的火力,完全可以控制从东山向下攻击的地段。靠西面的洛河,河水由北向南流去,河的西岸紧靠着一个陡峭的小山,不便攀登。北面是从甘泉向南的公路,公路左侧是一个居高临下的破庙支撑点,敌人在这里配有轻、重火器。南面是通往富县的公路,是不易接近的开阔地。

10月,张达志由八十一师调到七十八师任政委,到任两天即参加打榆林桥之战,军团的战斗部署是:第七十五师攻占东山,控制制高点后由东面向榆林桥攻击;第七十八师先抢占西山,尔后向敌西城墙发起攻击;第八十一师从北面沿公路向南攻击,相机夺取破庙支撑点。

25日拂晓,第七十五师与第七十八师,趁晨雾分别由东西两面同时向榆林桥守敌发起攻击。第七十五师突破了敌人外围防御,控制了东山制高点,残敌向镇内溃退。此时,第七十八师在消灭屺子山之敌后,以火力封锁榆林桥,向榆林桥镇街正面进攻。由于敌人火力凶猛,死守顽抗,部队前进困难。第八十一师在贺晋年、李赤然率领下顺洛河左岸开阔川道向榆林桥西门及其两侧进攻,当他们看到第七十八师前进受阻时,师长贺晋年和政治部主任李赤然主动带领部队从榆林桥北门攻击,一举突破敌阵地,占领了北门,歼敌1个连,打开了突破口。贺吉祥、王学礼带一个营随后跟进,镇内敌军一下乱了手脚。我第七十五师和第七十八师乘机从东、西山一齐攻击,经过激烈战斗,部队很快就攻进榆林桥镇,与敌展开了巷战。敌人凭借房屋和窑洞顽抗。我第七十五师的指战员与敌展开逐窑洞逐屋的争夺战。第二二五团在郎献民团长、刘震政委带领下,看到敌人躲在洞子里,把洞口已堵上,战士们就采取搭人梯的方法,爬上窑洞顶,以集束手榴弹从窑洞顶的烟囱投入,将敌炸死或赶出窑洞。第七十八师和八十一师的指战员,看到敌人把窑洞的门都给堵死,就用炸药包轰开,张达志政委动员指战员用喊话劝敌投降。经过逐洞逐屋逐街的攻击搜索,激战至下午,将敌全歼。这次战斗,共毙伤敌300余人,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1800余人,缴获82追击炮8门、重机枪16挺、轻机枪108挺、长短枪1300余支。红军伤亡200余人,第二二五团团长郎献民壮烈牺牲,政委刘震负重伤。

这次战斗,生俘了高福源,军团部根据军委的指示,立即送往瓦窑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向他做过一段工作以后,又让其回到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王以哲部。高福源从此成为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拥护者,对西安事变起过积极作用,立下了功劳。

 劳山、榆林桥两战,共歼敌第六十七军1个师部、3个整团、1个整营。甘泉城内守敌亦陷入第八十一师和地方武装的严密围困之中,使北到肤施县,南至富县、洛川之敌第六十七军余部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至此,敌王以哲部发起的南线进攻战役宣告失败。我陕甘苏区得到了扩大和巩固,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下一步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敌对我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11月与贺晋年、刘震合写)

(原载:《张达志将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