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培养和影响了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陕西早期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李子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大钊是李子洲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路人
李子洲,1892年出生,陕西绥德人。1917年夏,李子洲从三秦公学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入哲学系学习。北大求学是李子洲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北京大学,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校长,聘请陈独秀做文科学长,还聘请了李大钊、鲁迅、胡适等进步人物任教,一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李大钊发表的《青春》《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李子洲等进步青年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成为李子洲心目中十分崇敬的人物。
1919年春夏之际,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点燃了学生的爱国激情。李大钊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这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子洲协助李大钊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和其他学生领袖们一起,写标语,制旗子,散传单,作讲演,组织罢课、游行、请愿、示威,营救被捕学生……”陕西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屈武、李伍亭等到北京后,李子洲带领他们拜访了李大钊,使他们有机会向李大钊汇报陕西学生运动的情况,亲自聆听李大钊的教诲。6月下旬,李子洲等参加了包围新华门总统府,向当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请愿示威的斗争。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李子洲进一步在斗争实践中觉醒。
进入北大哲学系学习后,李子洲与李大钊的联系更加密切。李大钊在北大哲学系教授“唯物史观”,李子洲等进步青年经常围绕在李大钊的周围,聆听李大钊的讲演,学习新文化、新思想,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受到了启蒙、引导和很大的感染。尤其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促使李子洲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推动其思想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五四运动后,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不仅写下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样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而且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大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党的一大后,为吸引更多有志者进行革命斗争,在更大范围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决定公开活动,并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布了《发起马克斯学说研究会启事》。《启事》刊出后,“热烈赞助、积极支持者有之(应该说马克思的学说,在当年还仅为极少数人所理解,因之赞助支持者为数不是很多的);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者有之(这是大量的);强烈反对、横加指责者也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子洲最早报名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从不缺席研究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国社会的状况、中国革命的性质、道路和前途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还“多次到长辛店及铁路沿线的一些地方演讲、宣传,参与了组织革命工会、建党建团、发动罢工斗争诸项工作”,成为研究会的骨干力量之一。
求学期间,李子洲心中时时记挂着家乡陕西的情况。在李大钊影响下,1920年,李子洲与同在北京学习的陕西学子一起创办了《秦钟》月刊,旨在“唤起陕人自觉心”“介绍新知识于陕西”“宣传陕西社会状况于外界”。1921年10月,李子洲等将《秦钟》更名为《共进》,“给西北社会,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教员这一阶层,输入了新思想、新学说、新文化、新的民主(介绍苏联)与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在陕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次年10月,以《共进》半月刊社为基础,成立政治性社团共进社。李子洲是共进社的主要领导人。
在李大钊的指引下,李子洲从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3年初,李子洲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陕西籍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李大钊是李子洲
回陕开展革命活动的指导者
李大钊不仅指引李子洲在北大求学时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指派李子洲回陕开展革命活动,并给予大力指导和帮助。
李大钊以北京大学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党团组织的实践活动,使李子洲认识到学校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独特作用。1923年夏,李子洲从北大毕业回陕,首先以学校为阵地,以进步师生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组织革命团体,出版进步刊物,进一步促进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李子洲在三原渭北中学、榆林中学任教时,经常给学生们讲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讲中国向何处去,经常讲解《独秀文存》及《新青年》《中国青年》《向导》《共进》等进步刊物上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陶冶”。1924年夏,李子洲被任命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他在开学典礼上表示自己“迁就移职”并非“只为师资教育、个人职业”,而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种子”“为以马克思主义唤醒青年,唤醒农民工人及一切劳苦人民,改造中国,进行革命,建设人类最科学最美满最理想的共产主义中国”。李子洲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聘请教员》的启事,后在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从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聘请王懋廷、王复生、田伯英、杨明轩、常汉三等一批进步教师来省立四师任教,这为省立四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奠定了人才基础。他把人才培养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将“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确定为省立四师的校训。他改革陈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秩序,把马克思主义课程作为学生必学的一门主课。他给学生们讲述李大钊的《青春》,希望青年学生在青春年少之时,要有掌握知识、认识宇宙的勇气,跟上社会新潮,才能具有一种时代的气魄,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在李子洲等人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在以省立四师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李大钊以北方党组织主要领导人的身份指导李子洲等在陕西建立党团组织的活动。李子洲曾说:“要把革命的种子撒遍陕北!把陕北变成赤旗的世界!”思想的火种需要组织的保障。在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李子洲利用担任省立四师校长的便利条件和自身影响力,发展党员、团员,着手筹建党团组织。在他的努力下,陕北第一个团组织和党组织先后在省立四师建立。随后,他还领导或帮助建立了榆林中学、延安省立第四中学等地的党团组织。由此,李子洲担任校长的省立四师,不仅是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更是成为“革命英才的摇篮”和“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其间,李大钊及中共北方区委对陕北党组织的创建给予大量指导。据罗章龙回忆,“中共绥德四师特别支部及其后的中共绥德地委、中共陕甘区委,或是派人到北方区委请示工作,或是写书面汇报,同时我们对陕北及陕西的工作,也有过不少文件、指示。李子洲同志给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同志写过几封信,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同志也托人给他带过几封信、刊物等。”
李大钊对冯玉祥等国民军将领的统战工作,为李子洲等在陕西开展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党的二大作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决议案后,李大钊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此后,他担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部长和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肩负着推动北方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责任。尤其是1926年11月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解除八个月之久的西安之围后,陕西成为国民军联军统辖和领导的中心区域,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对陕西统战工作给予很大关注,对做好入陕国民军统战工作作出一系列指示。李子洲于1926年12月根据党组织决定,到西安参与筹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的工作。1927年1月,国民党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李子洲被选为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2月,党组织以国民党省党部的名义,创办了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西安中山学院,李子洲任副院长兼总务长,主持学院日常工作。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根据李大钊和中共北方区委提议,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陕甘区委,李子洲负责组织工作。李子洲等充分利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这一有利形势,公开组织陕西地区的工、农、学生运动,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党团组织发展遍及陕甘两省的40多个县市,农民运动轰轰烈烈,陕西迅速发展成为大革命时期北方国民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革命景象。
李大钊是党内较早注意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对李子洲产生了重要影响。李大钊认为“惟有枪才能对付枪,惟有暴力才能打倒暴力”,“我们党要建立革命军队,进行国民革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李大钊选派党团员赴黄埔军校等军校学习,还选派党团员到国民军中任职,为党早期军事工作作出了贡献。李子洲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注意培养军事人才,派人前往军阀部队和地方实力派部队开展兵运工作,对中共陕西早期军事斗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杨虎城在耀县创办三民军官学校时,李子洲就动员了一批青年团员和学生前往学习军事。不久,又选派刘志丹等去黄埔军校学习,并在经济上予以资助。1925年前后,共产党员李象九、谢子长先后在石谦部担任连长。李子洲通过中共北方区委介绍,利用这个关系,先后派了一批党员在石谦部李、谢等连里作党的工作。派李瑞阳去宜川军队时,李子洲一再叮咛:“我们一定要把军队抓过来,使其成为党的武装”。“李大钊同志指示我们,军队中党的工作要从中下层做起。发展党、团组织,尤其要注意那些年轻的班排长和士兵。咱们山区,不穷不会当兵,当了兵也只懂能混碗饭吃而已!这些青年人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觉悟过来。此外,还要处处注意群众关系,把军队和群众的关系融洽起来。把以往军人欺侮群众,群众(特别是农民)痛恨军人这个风习从我们来改一改。目前在中国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到革命!”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及省委九二六会议精神,作为中共陕西省委负责组织工作并兼管军事工作的常委,李子洲部署和领导了清涧、渭华等地的武装起义给予国民党反动派英勇的反击。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李子洲对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特别是陕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作出开创性贡献,被毛泽东称为“陕北共产党奠基人”。
李大钊是李子洲坚定理想信念的影响者
李子洲和李大钊外形较为相似。据罗章龙回忆,“单从身材、长相、胡须、举止诸外形方面来看,李子洲与李大钊十分相似……”但更为重要的是,李大钊以其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李子洲,使他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形成了坚定信仰、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精神品质。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对初心使命的执着追求、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以及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感染了李子洲。李大钊惨遭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的消息传到西安后,李子洲悲痛万分。1927年5月16日,李子洲和刘含初、魏野畴、赵葆华、杨明轩等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名义,向全省各级执行委员会发出通告,详细说明李大钊等遇难的经过,高度评价李大钊是“中国自‘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想界之泰斗,为共产党发起人之一”,“是北方中国革命的导师,指导国民革命最忠实、最努力、最勇敢之领袖”,“他的牺牲是为中国被压迫民族利益的牺牲。”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李子洲继承李大钊遗志,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的情况下,先后在陕西组织发动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等武装起义,拉开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序幕,为促成中国革命的成功而不懈奋斗。
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出卖,1929年2月李子洲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关押于西安西华门军事裁判处的牢狱里。敌人对李子洲威逼利诱失败后,对其进行了严刑逼供,李子洲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没有在他这里得到任何党的机密。当时的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亲自来“看望”狱中的政治犯时,李子洲仍然毫不掩饰地表明自己“相信列宁主义”,因为“列宁奉行共产主义,反对剥削和压迫。他一生为人民谋利益,丝毫不顾自己。他领导俄国革命成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面对宋哲元的威胁,李子洲回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1929年夏,由于接连受到敌人的迫害,李子洲原本积劳成疾的身体状况越发虚弱。即便如此,他仍然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坦然面对生死,并写信告诉妹妹:“我并不惧怕死,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一个人牺牲了,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不要为我伤心流泪,勇敢斗争下去,党的事业必胜,将来的社会是光明的!”6月18日,李子洲病逝狱中,年仅37岁。李大钊和李子洲师生二人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始终坚贞不屈、矢志不渝,从容地为自己坚守的理想信念和党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作者分别为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研究一处二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