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处陕西北部,包括今延安、榆林两个专区的25个县、市、北靠内蒙、南接关中、西与甘肃宁夏毗邻、东同山西隔河相望。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1936年到1948年,在这里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曾在这里作过许多重大战略决策,对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十多年来,陕北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粉碎了蒋介石、胡宗南军队的多次进犯,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节 党的组织
一、中国共产党陕北区委员会(1949.5—1950.2)
1949年,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陕北地区全国一样,也是形势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一年。为了适应西北战场由陕北向关中南移的形势,支援大军向西北诸神胜利进军,2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待西安解放后,将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西北军区迁至西安。
当时,西北局鉴定于机关迁移后,距延安较远,不便领导陕北老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故于同年2月26日报告中央,请示成立中共陕北区委员会,党中央于3月4日批复同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5月5日在延安王家坪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陕北区委会(以下简称陕北区党委)。5月23日,西北局决定并报经中央批准,由13人组成中共陕北区委员会,李合邦任陕北区党委书记,李景鹰为副书记。设立了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秘书处和职工委员会(简称职工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妇女工作委员会(简称妇委)等工作机构,机关驻地延安王家坪。陕北区党委上属中央西北局领导,下辖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四个地委和直属的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志丹、安塞、甘泉七个县委。于此同时,成立了陕北党校和新华社西北总分社陕北分社,并筹办了《陕北群众日报》。
1949年7月,在全国即将解放的前夜,关中地区已全部解放,榆林与同年6月和平解放,三边被国民党占领区也已收复。第一野站军胜利地进军甘肃,陕北地区的战事已基本结束。在此新形势下,陕北区党委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与组织一切力量,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培养干部,肃清残余的反动力量,巩固地方治安,继续支援前线,解放大西北”。
1949年7月26日至8月8日,中共陕北区党委在延安召开了为期十二天的党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四个地委和七个直属县委,以及陕北军区党委的代表,共计正式代表85名、列席代表42名、旁听者305名。会议围绕陕北区党委当时的主要工作任务,总结了1948年7月地委书记会议后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讨论了新区的土改及老区如何继续完成此项工作的问题;还议论了生产建设和军事、保卫、文教建设等问题。书记李合邦、陕北行署第一副主任李景林分别作了《土地革命和整党工作》和《关于生产建设的问题》的报告。通过这次会议,使上下思想认识趋于一致,确定了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总方向和1950年的生产计划;对绥德老区的土改和整党、黄龙的土改,三边收复后的恢复工作、榆林和平解放后的接管工作等都有明确的方针和具体部署,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摘自1949年8月8日西北局对陕北区党委工作的电报指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陕北区党委代表陕北人民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了致敬电。10月26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亲自复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的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吃苦奋斗的作风。”
毛主席的复电,激励鼓舞了陕北人民,并为陕北人民,并为陕北区党委领导陕北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整顿党风、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军事和保卫治安等项工作。并在实践中锻炼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发展了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据1950年2月统计,陕北区党委所辖的绥德、榆林、黄龙三个地委、定边中心县委和直属七个县委(三边地委1949年9月30日撤销后成立了定边中心县委)和直属七个县委,共有乡村党支部1068个,党员3708个,机关支部342个,党员5543名;学校支部43个,党员1000名;工厂支部3个,党员138名。总计有党支部1456个,党员44229名。其中1949年发展的新党员5349名,占党员总数的12%。
1950年1月,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全部解放,同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宣告成立。2月28日省委办公厅通知正式办公。此时,陕北区党委的隶属关系和领导人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陕北区党委直接归属陕西省委领导。2月4日,西北局决定并报经中央批准李景鹰任陕北区党委书记,李合邦调陕西省委工作;调宣传部长吴文遴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作,遗职由李景鹰兼任,另配刘宪曾为副部长;调组织部长马定邦到陕西省委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党校校长,遗职由王月明担任。同年4月23日,陕北区党委奉西北局命令撤销,另成立新的延安、绥德、榆林三个地委,直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
1、领导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书 记 李合邦(1949.5—1950.2)
副书记 李景鹰(1949.5—1950.2)
常 委 李合邦(1949.5—1950.2)
李景鹰(1949.5—1950.2)
曹力如(1949.5—1950.2)
吴代峰(1949.5—1950.2)
李景林(1949.5—1950.2)
张达志(1949.5—1950.2)
牛书申(1949.5—1950.2)
根据中央编辑组指示精神,陕北区党委划归省委后已不是独立的编写单位,故领导人名录只收录到1950年2月。
委 员(常委均为委员,故不重复)
崔田夫 马定邦 吴文遴 白耀明 吴台亮 李维新
2、工作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秘 书 长 白耀明(1949.5—1950.2)
副秘书长 李会友(同上)
组织部部长 马定邦(同上)
副 部 长 王月明(1949.5—1950.2)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宣传部部长 吴文遴(1949.5—1950.2)
社会部部长 吴台亮(同上)
职工委书记 萧彩丰(同上)
青 委 书 记 王治周(同上)
妇 委 书 记 路志亮(同上)
党 校 校 长 张汉武(同上)
报 社 社 长 吴文遴(同上)
报社总编辑 张 潮(同上)
二、下辖组织
1、中共绥德地委(1949.5—1949.9)
1941年1月由中共绥德特委改建而成立。原属中央西北局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个县委,1956年并入榆林地委,机关驻地绥德九贞观。
书 记 杨和婷(1949.5—1949.8)
杨彩霖(1949.8—1949.9)
副书记 杨彩霖(1949.5—1949.8)
白向银(1949.8—1949.9)
2、中共榆林地委(1949.5—1949.9)
1948年10月组建,原属中央西北局。1945年5月隶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榆林市委和榆林、神木、府谷、神府、横山五个县委,机关驻地镇川。
书 记 刘长亮(1949.5—1949.7)
朱侠夫(1949.7—1949.9)
副书记 朱侠夫(1949.5—1949.7)
李子川(1949.7—1949.9)
3、中共黄龙地委(1949.5—1949.9)
1947年8月,西北局决定将中共黄龙特委更名为中共黄龙地委,隶属中央西北局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黄龙、富县、宜川、宜君、黄陵、洛川六个县委,机关驻地洛川县,1950年5月黄龙地委撤销后分别并入延安和渭南两个地委。
4、中共三边地委(1949.5—1949.9)
1942年12月由中共三边分区委员会更名而改建。原属中央西北局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定边、靖边、吴旗、安定五个县委。机关驻地吴旗镇。1949年9月30日,三边地委撤销,遂成立中共定边中心县委。
书 记 朱 敏(1949.5—1949.9)
副书记 贾怀济(1949.5—1949.9)
中国共产党陕北区委员会组织序列表
(1949.5—1950.2)
第二节 政权组织
一、陕北区行政主任公署(1949.5—1950.2)
1949年2月26日,西北局报告中央,请示成立陕北行署,中央于3月4日批复同意。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于5月5日在延安王家坪正式成立了陕北区行政主任公署(以下简称陕北行署)。陕甘宁边区政府委任曹力如为陕北行署主任,李景林为第一副主任,崔田夫为第二副主任。同年6月,曹力如被派往榆林军管会任职。崔田夫为代理主任。为加强党对行署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了中共陕北行署党组。任命曹力如为党组书记,李景林为党组织副书记,党组成员由九人组成。陕北行署下设十四个工作部门和四个附属工作部门。机关驻延安市边区政府旧址。上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辖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四个专属和直属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志丹、安塞、甘泉七个县政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950年1月,西北五省解放以后,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月10日宣告成立。省政府办公厅通知2月10日正式办公。此时,陕北行署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2月15日,省政府决定李景膺兼任陕北行署主任,崔田夫调省政府工作。原陕北行署主任曹力如于1949年12月8日在调新疆工作途中,因车祸不幸逝世。调教育处长王志匀到青海省政府工作。同年4月,党中央及西北军政委员会规定:“凡设有行署、专属两层组织者取消行署”。因此,陕北行署于5月1日宣告撤销,另成立了新的延安、绥德、榆林三个专署,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
1、行署两道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主 任 曹力如(1949.5—1949.6)
代主任 崔田夫(1949.6—1950.2)
第一副主任 李景林(1949.5—1950.2)
第二副主任 崔田夫(1949.5—1949.6)
2、党组领导机构及领导人名单
书 记 曹力如(1949.5—1949.6)
代书记 崔田夫(1949.5—1950.2)
副书记 李景林(1949.5—1950.2)
成 员 曹力如 李景林 崔田夫 苏子章 李维新 吴台亮 赵耀先 刘耀三 王志匀
3、工作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秘 书 长(缺)
民政处处长 苏子章(1949.5—1950.2)
教育处处长 王志匀(同上)
财政处处长 赵耀先(同上)
农业处处长 李景林(兼同上)
副 处 长 郝丰田(同上)
交通处副处长 徐泮林(同上)
实业公司副经理 宜瑞珍(同上)
工商处处长 李维新(同上)
副 处 长 陈 凯(同上)
卫生处处长 罗冬祥(同上)
公安处处长 吴台亮(兼同上)
陕北银行经理 李青萍(同上)
法 院 院 长 刘耀三(同上)
监 委 主 任 崔田夫(兼同上)
副 主 任 牛书申(兼同上)
编 委 主 任 李景林(兼同上)
荣院院长兼政委 陈学鼎(1949.5—1950.2)
副 院 长 李登福(同上)
粮食局局长 王尚业(同上)
税务局局长 冯继胜(同上)
邮政局局长 薛崇华(同上)
二、下辖组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绥德专员公署(1949.5—1949.9)
原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行署领导。下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个县政府、机关驻绥德九贞观。
专 员 杨和亭(兼1949.5—1949.8) 霍祝三(1949.8—1949.9)
副专员 霍祝三(1949.5—1949.8) 曹 扶(1949.8—1949.9)
2、榆林专员公署(1949.5—1949.9)
原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行署领导。下辖榆林市政府和榆林、神木、府谷、神府、横山五个县政府。机关驻地镇川。
专 员 朱侠夫(1949.5—1949.9)
副专员 赵希贤(同上)
3、黄龙专员公署(1949.5—1949.9)
原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行署领导。下辖黄龙、富县、宜川、宜君、黄陵、洛川六个县政府。机关驻地洛川县。
专 员 黄志德(1949.5—1949.9)
副专员 郭景龙(同上) 王恩惠(同上)
4、三边专员公署(1949.5—1949.9)
原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行署领导。下辖定边、盐池、靖边、吴旗、安边五个县政府。机关驻地吴旗镇。1949年9月3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撤销三边专署,同时取消边县建制,盐池县划归宁夏省管辖。遂成立定边中心县,辖定边、靖边、吴旗三县。
专 员 陈思恭(1949.5—1949.9)
5、西北军区榆林军管会(1949.6—1950.2)
1949年6月1日榆林和平解放后,2日,西北军区和西北局决定在榆林解放初期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榆林军事管制委员会,为榆林军事管制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统一管理榆林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事宜。1950年4月,军管会奉西北军区命令撤销。
主 任 曹力如(1940.6—1949.8)
代主任 朱侠夫(1949.8—1949.9)
副主任 朱侠夫(1949.6—1949.8) 吴岱峰(1949.6—1949.9) 张博学(同上)
秘书长 张汉武(1949.6—1949.8)
第三节 军事组织
一、陕北军区(1949.5—1950.2)
1948年2月至3月,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瓦子街大捷歼灭国民党军五个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北战场的形势。4月21日,收复了被蒋介石、胡宗南军侵占了一年零一个月的延安。1949年5月20日,西北最大的城市——西安宣告解放。关中42个县也先后解放。但是,在西北战场上,国民党军的兵力在数量上仍然暂居优势。中共中央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将华北第十八、十九兵团和第七军等全部调归第一野战军指挥。
为了适应西北战场由陕北向关中南移的形势,有力地支援大军向西北诸省胜利进军,西北局于1949年2月26日报告中央,请示成立陕北军区,党中央于3月4日批复同意。经过一段时间筹备,从西北军区机关抽调部分战士,于5月5日在延安王家坪正式成立了陕北军区。5月18日,西北局决议并报经党中央批准张达志为陕北军区司令员,李合邦为政治委员,牛书申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因张未到职),胡景铎为第二副司令。为加强党对军队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了中共陕北军区党委,书记张达志、副书记牛书申、党委成员由七人组成。军区机关设立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四个工作部门。上属西北军区领导,下辖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四个军分区和直属的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志丹、安塞、甘泉七个县大队。机关驻地延安中学。
陕北军区成立后,根据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陕北军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普遍建立与加强民兵工作,以劳武结合的方式,维护地方治安,巩固群众既得利益,保护生产建设。为了加强民兵工作。陕北军区成立后普遍建立了兵民组织。由各军区司令员、政委为各分区民兵指挥员;个县设民兵大队、县长兼民兵大队长,县委书记兼大队政委;另设副大队长一人,属分区首长领导,直属的延安、甘泉、延川、延长、安塞、志丹、子长七县之民兵大队,由陕北军区指挥,从而加强了地方武装。
1950年1月,西北五省(区)全部解放。同年2月,陕西军区正式成立,陕北军区直接归属陕西军区领导。1月4日,西北军区决定吴岱峰人陕北军区司令员,张达志司令员调离,同时任命左协中为副司令员。ø同年3月28日,陕北军区奉西北军区命令撤销,另成立了新的延安、绥德、榆林三个军分区,直属陕西军区领导。
1、领导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司 令 员 张达志(1949.5—1949.12) 吴岱峰(1950.1—1950.2)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代司令员 牛书申(1949.5—1949.12)
政治委员 李合邦(兼1949.5—1950.2)
根据1950年1月4日陕西军区给中央及军委的报告。
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牛书申(1949.5—1950.2)
第二副司令员 胡景铎(1949.5—1950.2)
副 司 令 员 左协中(1950.1—1950.2)
2、党委领导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书 记 张达志(1949.5—1949.12) 吴岱峰(1950.1—1950.2)
副书记 牛书申(1949.5—1950.2)
委 员 张达志 牛书申 李合邦 胡景铎 李 硕 惠世恭 王四海
4、工作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司令部参谋长 李 硕(949.5—1950.2)
政治部主任 惠世恭(同上)
组织部部长 王四海(同上)
宣传部部长 席 槐(同上)
保卫部部长 高照均(同上)
供给部部长 阎希文(同上)
副 部 长 王 敏(同上) 郭子英(同上)
卫生部党总支书记 郑步康(同上)
医院政委 高保山(同上)
副 院 长 惠建民(同上)
二、下辖组织
1、绥德军分区(1949.5—1949.9)
原属西北军区领导。1949年5月陕北军区成立后隶属陕北军区领导。下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个县大队。军分区机关设在绥德城内仓圪塔。
司 令 员 张达志(1949.5—1949.9)
政治委员 白治民(1949.5—1949.9)
2、榆林军分区(1949.6—1949.9)
原属西北军区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军区领导,下辖榆林市大队和榆林、神木、府谷、神府、横山五个县大队。军分区机关设在镇川。
司 令 员 吴岱峰(1949.5—1949.9)
政治委员 刘长亮(1949.5—1949.7)
朱侠夫(1949.7—1949.9)
副司令员 刘仲武(1949.5—1949.7) 王心瑀(1949.7—1949.9)
3、黄龙军分区(1949.5—1949.9)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原属西北军区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军区领导。下辖黄龙、富县、宜川、宜君、黄陵、洛川六县大队。军分区机关设在洛川城内。
司 令 员 牛书申(1949.5—1949.9)
副司令员 王宝珊(1949.5—1949.9)
4、三边军分区(1949.5—1949.9)
原属西北军区领导,1949年5月隶属陕北军区领导,下辖定边、盐池、靖边、吴旗、安边五个县大队,分区机关驻在吴旗镇。
司 令 员 曹又参(1949.5—1949.9)
政治委员 朱 敏(同上)
副司令员 牛华东(同上)
副政治委员 孙润华(同上)
第四节 群团组织
1949年5月陕北区党委成立之后,群团组织也相应建立。同年3月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陕北委员会和陕北去妇女联合委员会。同年10月成立了陕北去总工会。这些群团组织成立后,在陕北区党委的领导下,紧密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大力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发动广大群众努力生产,号召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发挥了积极地作用。特别是陕北区团委成立后,建立团支部886个,发展团员16763名,分布在95%的区和70%的乡,较好地发挥了党的助手作用。1950年4月,陕北区党委奉命撤消后,这些群团组织也一并撤销。
一、陕北区总工会(1949.10—1950.2)
1、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1949年10月成立了陕北区总工会,直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四个分区和延安、延川、延长、子长、志丹、安塞、甘泉七个县的工会组织,机关驻地延安市。
主 任 鱼涌泉(1949.10—1950.2)
2、下辖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绥德分区工会于1948年8月成立,隶属绥德地委领导。
主 任(缺)
副主任 李应起(1949.5—1949.9)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陕北区委员(1949.6—1950.2)
1、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1949年5月陕北区党委成立后,于同年6月成立了中国新民民青年团陕北区委员会,直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分区延安、延川、延长、子长、志丹、安塞、甘泉七个县办事处或新青团组织,机关驻地延安。
书 记 王治周(1949.5—1950.2)
2、下辖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1)绥德分区青年联合办事处,隶属绥德地委。
主 任 慕生桂(1949.5—1949.7) 申效曾(1949.7—1949.9)
(2)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边分区筹委会
1948年春,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决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三边分区筹委会,隶属三边地委领导,驻地与三边地委相同。1949年9月,与三边地委一并撤销。
主 任 白纪年(1948年春—1949.9)
(3)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黄龙分区筹备委员会
主 任 张维锦(1949.5—1949.9)
三、陕北区妇女联合委员会
1、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949年5月陕北区党委成立后,于同年6月成立了陕北去妇女联合委员会。直属陕北区党委领导,下辖绥德、榆林、黄龙、三边分区合延安、延川、延长、子长、志丹、安塞、甘泉七县妇女联合组织,机关驻地延安。
主 任 王锦秀(女1949.6—1949.9)
2、下辖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1)绥德妇女联合委员会,于1948年8月成立,隶属绥德地委领导。
主 任 林 薇(女1949.6—1949.9)
(2)三边妇女联合委员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三边抗日救国联合会撤销,妇女救国会称妇女联合委员会,直属三边地委领导。1949年9月,与三边地委一并撤销。
主 任 白烈飞(女1948—1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