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汉民事件:红军与杨虎城的误会
-
张汉民,1903年5月6日出生在山西省稷山县农家。1924年到陕北安边杨虎城创办的教导队学习军事。毕业后任中尉排长。1925年9月10日,当教导营第一中队改编为炮兵营时,他又升为营副。是年冬,张汉民率部驻守三原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被宋哲元以共产党犯为由,将之逮捕,企图杀害。
[详情]
来源:《百年潮》2007年第6期
时间:2022-06-22
-
- 援助刘志丹
-
陈部下第二旅副旅长兼第四团团长刘宝堂(陕北保安人)从1929年起就与共产党及陕北革命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高岗等同志来往频繁。在1930年春季,刘志丹同志派刘约三同志前往甘肃平凉与刘宝堂联系,在刘的多方周旋陈与刘志丹的面谈下,陈收编刘志丹同志为十一旅长,谢子长为副旅长,并把刘宝堂警备团拨到第十一旅归刘志丹指挥。
[详情]
来源:
时间:2022-06-22
-
- 阳郭史苑:武志平回忆在川陕地区十七路军的统战工作
-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华侵略,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工人、学生团体纷纷致电国民党政府,要求对日宣战。一九三三年一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共同抗日宣言,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但是蒋介石根本不顾民族的存亡,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断对红军进行“围剿”,四月间,蒋介石在南昌召开七省治安会议,拟定再攻苏区计划,并亲自坐镇南昌,指挥数十万正规军对中央苏区及各个根据地的红军大学反革命“围剿”。
[详情]
来源:一九八一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资料》第三期
时间:2022-06-22
-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民族工作的实践及历史作用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刘志丹、谢子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同样是创建这块根据地的三大法宝。在西北这块多民族地区,民族工作是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十分重视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工作。
[详情]
来源:《陕甘边根据地研究》
时间:2022-06-22
-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及其特点
-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曾经把它上升为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本地特点和自身实际,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
[详情]
来源:《陕甘边根据地研究》
时间:2022-06-22
-
- 平定兵变
-
1927年8月1日,著名的南昌起义鸣响了震撼神州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不为人所知的是,曾有这样一支红军队伍诞生在山西,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应记下他们———平定兵变后创立的红24军。
[详情]
来源:《三晋都市报》
时间:2022-06-22
-
- 抗战陕军英勇善战的背后
-
“陕西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能打善战,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为阻止日寇进犯陕西起了关键作用,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抗战陕军中有大量地下共产党员。”“七一”前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70年党龄的侯书铭老人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详情]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22-06-22
-
-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文献卷)》
-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的第一卷。共选编了一九二六年至一九四六年间,中共中央及各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有关十七路军工作的决议、电报、信函、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一百六十一件,约十五方字。这些历史文献,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与军事形势,提出了党在十七路军的任务;指出了党对十七路军各个时期的工作方针、原则和策略;反映了十七路军党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开展各种洁动、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期复杂斗争的过程。
[详情]
来源:
时间:2022-04-12
共有18条
当前第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
页